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存在辯證統一關係,體表、形態可以反映一個人的身體情況,所以有了望診。《難經·六十一難》:“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脈而知之謂之巧。”
人的面色可以反映一個人的身體情況和病理狀態(參見《中醫文化隨筆20·望診》)。《黃帝內經靈樞·五色》:“庭(額)者,首面也;闕(quē,眉心)上者,咽喉也;闕中者,肺也;下極(眉心之下,山根)者,心也;直下(鼻柱,年壽)者,肝也;肝左者,膽也;下(年壽之下鼻尖,又叫準頭、面王、明堂)者,脾也;方上(準頭兩旁,迎香之上,鼻隧)者,胃也;中央(面肉中央,迎香外,顴骨下)者,大腸也;挾大腸(頰上)者,腎也;當腎(當腎之下)者,臍也;面王以上(面王上,兩顴內)者,小腸也;面王以下(人中)者,膀胱子處也;顴者,肩也;顴後者,臂也;臂下者,手也;目內眥(內眼角)上者,膺(胸)乳也;挾繩(頰之外)而上者,背也;循牙車(牙床)以上者,股(大腿)也;中央(兩牙床中央)者,膝也;膝以下者,脛(jìng,小腿)也;當脛以下者,足也;巨分(口旁大紋處)者,股裡也;巨屈(頰下曲骨)者,膝臏也。此五臟六腑肢節之部也,各有部分。”這是面部與身體的對應關係。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胃中寒,手魚之絡多青矣;胃中有熱,魚際絡赤。”大體是說,手中魚際部位的血絡多青色,主胃中寒;赤色,主胃中有熱。
人體的寸口(氣口)脈也反映身體情況,這也是中醫切脈的原因。《黃帝內經素問&;#8226;五臟別論》:“五臟六腑之氣味皆出於胃;變見於氣口。”《難經·一難》:“寸口者;五臟六腑之所終始;故法取於寸口也。” 《難經·十八難》:“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頭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臍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臍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寸口脈是人體的微縮,如平臥的人體。
中醫的經絡理論則體現了身體區域性與區域性之間的統一關係。《黃帝內經靈樞·海論》“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腑臟,外絡於肢節。”
總之,“兩一”規律在中醫文化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學習這一規律有利於調節情緒和防治疾病。例如我們心情不舒暢,可以透過將眉心展開來幫助調解,因為“闕(眉心)中者,肺也;下極(眉心之下)者,心也”。
2006年11月14日於北京 電子書 分享網站
44·體育
中醫文化隨筆44·體育
體育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中醫對體育有哪些論述呢?
《黃帝內經》中記載的“導引”(現在稱為體育氣功)也是一種醫療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