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右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地認為,沒有什麼愛情比初戀更美好了。那些沒有沾染*內容的愛情,還得到柏拉圖的哲學支援。而且,在過去性相對是一個禁忌的話題時,人們的經驗中,初戀依然是最好的。藝術、哲學的觀察、思考與經驗的結合,使人們相信了一個事實:初戀是最美的愛情,甚至是真正的愛情。
為什麼呢?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是這樣,那麼,人生後來的情愛就失去了重量?
仔細總結一下,初戀大致有以下幾種型別:
一、尚美型。一種純精神的戀愛,只有默默地奉獻,卻毫無奢求。這種戀愛一般存在於那些對異性美(甚至同性美)有著極端渴望的少年或青年心中,僅僅是對美的一種崇拜。他們或者是由於年齡的限制而強壓著自己狂跳的內心,或者是隱痛的自卑心理使他們將這種愛默默地封存於心底。但肯定是悲劇。代表人物:尼采,少年維特,諾貝爾。尼采一生都愛著那個根本不愛他的女人,並認為這才是真正的愛情。
二、戀母情結型或戀父情結型。在少年或青年初期,往往表現出對比自己年齡大的成熟異性的熱戀。按照弗洛伊德與榮格的觀點,它是一種無意識的遺傳,也就是說,它是我們祖先留在我們生命中的記憶符號。代表人物:屠格涅夫中篇小說《初戀》中的主人公沃洛佳。其實,《初戀》明顯是屠格涅夫的自傳。他的父親、母親和他13歲時愛過的少女;是小說中其他主要人物的原型。小說的女主人公季娜伊達出身在一個破落的貴族家庭,21歲,比男主人公要大好幾歲,她身材苗條,第一眼就給人一種“令人神往的、專橫的、親密的、嘲弄的、動人的”印象。在她的周圍,聚集著她的一小群崇拜者。她彷彿是一個沒有教養的、放浪形骸的女人。她同他們做各種遊戲,嘲弄他們。但就是這樣一個女人,攫取了少年沃洛佳的全部心靈。他激動、悲傷,又歡樂,又傷感。直到最後,他發現自己的初戀情人竟然與父親並肩走在一起。那顆心徹底碎了。
三、*型。雖然初戀往往與性有些距離,但性的誘惑實際上是潛藏在最深處的力量。這是生命的原初力量在起作用。代表人物:德國當代作家本哈德·施林的小說《生死朗讀》中的主人公“我”白格,普魯斯特的小說《追憶似水年華》中的主人公“我”,《非常日記》中的主人公林風等。
四、精神依戀型。這種型別尤其出現在同性戀中。也許人們不承認同性戀的愛情,但它的確是最美的愛情之一。代表人物: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
同樣,在《約翰·克利斯朵夫》這部小說中,已經快老了的約翰·克利斯朵夫在要見他的初戀情人(他自然不認為他在少年時期和奧多之間的友誼是同性戀,但他們的確在戀愛。他們的信是明證)時問自己,這一生愛了那麼多,究竟最愛的是哪個人呢?
這個問題不僅僅是約翰·克利斯朵夫問自己,而且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問,所有愛著的人們也互相問對方:你是不是最愛我?
但也幾乎絕大多數人認為,初戀的人是自己最愛的。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難道真的是初戀的情人比後來所有的情人都要好?
事實上,這是一種假象。仔細地考察一下初戀的過程,我們就會發現如下一些原因(是這些原因導致了初戀對人的影響):
一、創造性。幾乎所有的初戀都是猝不及防的。愛是莫名的,又是難以抑制的。它使人第一次品嚐愛的滋味,而且這種品嚐是那樣細膩。最重要的是,幾乎所有的初戀都參與了對方極大的創造活動。因為是初次,所以夜以繼日地思念、幻想。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戀人,實際上,戀人並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樣。除了初戀外,剩下的戀愛便都開始縮略。少了種種創造,多了實際的認識和容忍。直奔性,直奔目的地。越來越使愛情成為一種性活動。這就是初戀與後來的愛情的本質區別。精神撤退,物質呈現。
二、痛苦性。當我們的身體受到極大的傷痛時,我們一生都難以忘記,甚至它直接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愛情也一樣。初戀的痛苦一如剜心。死了一次。這種痛苦在後來越來越難以體驗。心靈的傷痛與身體的傷痛一樣,都會給人留下記憶,這就是情感的記憶。
由於以上兩個原因,初戀便成為最美也是記憶最深的愛情,但是,實際上,對於所有的人來講,初戀是最不成熟的愛情。真正的愛情還是成熟的愛情。這是一種哲學,一種關於愛情的道德。不管怎麼講,初戀是內心執著於表象和生理衝動,而真正成熟的愛情是內心與外在的統一、生理與心理的互應。
書包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