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3/4頁)
九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從老秦回來後,各種負面新聞象熱線一樣差點沒打爆宋高宗的腦袋,但他卻一副置若罔聞、裝傻充楞的樣子。其實秦檜編的那一套估計連弱智都不信的鬼話,粘了毛比猴還精的趙老九也不是不懷疑,而是懶得懷疑。但為了改變急於求和卻始終不得要領的尷尬局面,務實的高宗趙構急需一個能夠在宋、金兩國之間穿針引線的“關鍵先生”,所以才不顧種種非議重用雖疑竇重重卻正可以派上用場的老秦。再加上宰相範宗尹,甚至連有南宋版“邱毅”(邱毅:專門修理*的臺灣民意代表)之稱的同知樞密院事李回等秦檜以前的工友也都大力舉薦,楞說老秦是為了人民的幸福,拋棄海外優越的生活條件,回國添磚加瓦來的。於是見縫插針的趙老九趁機做了個順水人情,對強烈要求上崗的秦檜委以“禮部尚書”的重任。從此,老秦就好象大糞澆的莊稼一樣,一發而不可收拾。1131年2月,被任命為參知政事,步入執政大臣的行列,同年8月拜右相。
點評:秦檜算是趕上了“不管你是啥狗,只要能抓住耗子就是好狗”的好時候,不僅擺脫了農奴的尷尬地位,還可以充分發揮投機倒把、有奶便是孃的優勢。
第4節 說話不小心,後果很嚴重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拜相還不到一年,卻已經被“三級跳”燒得利令智昏的老秦擺了一個“欠抽”的造型,非常透支地向趙老九提出了一個“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國策時,結果卻於1132年8月27日,被打入了“永不錄用”的冷宮。秦檜提出的這個“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核心內容,就是讓南宋的軍民回到原來的戶口所在地。
其實最早提出“南北對峙,分割槽而治”的,是北宋的亡國之君——宋徽宗。
1132年夏天,正在東北地區接受勞動改造的宋徽宗,給金廷的權臣完顏宗翰寫了一封議和書,並委託“獄友”秦檜轉達。按照徽宗的本意,是希望趙宋政權能夠成為金的藩臣屬國,以傀儡的形勢存在下去。當時金人在中原地區先後扶植了張邦昌的大楚、劉豫的大齊兩個傀儡政權。但,大楚如曇花一現、大齊也如坐針氈,而金軍又屢次進攻南宋受挫。因此,當由徽宗起草、秦檜修改的“南人歸南,北人歸北”設想提出後,得到了一些“知足者常樂”的女真貴族的讚許。
但南宋的軍隊上至拿高薪的司令,下至腦袋大、脖子粗的伙伕,都是以北方的彪形大漢為骨幹力量,例如:岳飛是黃河以北的河南人,韓世忠、張俊是陝西人,南方戶口的名將幾乎一個都沒有。這個建議提出後,朝野上下一片譁然,眾臣是群起而攻之:“這不是逼著我們改檔案嗎?“連趙老九也感覺到這是一個只有腦袋讓門擠了的人才能想出來的好注意,於是在盛怒之下發出了“朕北人,將安歸”的慨嘆,給組織部下達了讓老秦永遠下崗的整改通知。
那麼趙老九為何對還和自己正處於蜜月期的老秦如此毅然決然呢?簡直一點面子都不給,和老秦剛剛從海外回來的時候判若兩人,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如果大氣候不成熟;就算是你本人再有想法;也往往只能起到“瞎子點燈——白費”的效果。
當時宋、金雙方和談的時機還不成熟。趙老九是希望透過“戰”來達到“和”的目的,這樣才能保障談判桌上利益的最大化。紹興初年(1132年是紹興二年),宋、金兩國雖然處於相持不下的階段,但是軍事力量對比還沒有達到勢均力敵的程度,而是比較明顯的金強宋弱。如果此時將“議和”作為主流,不僅達不到求和的目的,反而會涼了主戰派軍民守土抗敵的決心,最後連“以戰求和”的底線都保障不了,所以“議和計劃”只能暫時擱淺。
第二,俗話說得好:“需要最重要”。
當時秦檜對於趙老九而言,還只是一個非主流的B級品;即還沒到非用秦檜不可的時候。老秦此次能夠一回國就受到重用,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有女真貴族撻懶(也叫完顏昌)這張底牌。雖然*是主和派,但是此時還不是大金國的第一實權派人物,既當不了家,也做不了主,所以老秦的使用價值也跟著大打折扣,有水貨之嫌,因此暫時還派不上大用場。
第三、結黨營私:
高宗趙構不僅防範擁兵的武將,對擅權的文臣也心存芥蒂。秦檜在秉政伊始,就舉薦了一些名士來輔助自己。如史料中記載:“乃多引知名之士為助,欲傾頤浩(指左丞相呂頤浩)而專朝權”,因此引起了趙構的猜忌。
當時的左相呂頤浩也很快發現老秦總和自己玩小動作,所以希望召回前首相朱勝非,以達到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