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處自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寶珠不怕匣子裝”、讀者自有高品位呀!某些高檔次的文學作品,讀者可能一時不識貨,但絕不可能永遠不識貨。“涼水泡茶慢慢濃”的作品大有先例。《閒情偶寄》、《圍城》、《紅樓夢》等許多作品不就如此。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未成曲調先有情
�
叩檀板,鼓琴瑟,吹笙簫,若是幹這行的,無須先有成譜才演奏。“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就表現出一種大膽除錯,自覺投入和勇於實踐的大家風範,是很具魅力和啟發性的。
人類許多創造性的活動,大多如此。畫家繪畫,先心中有個草圖,繼而潑墨描紅,筆走濃淡,反覆潤色後終成丹青。作家寫小說,有了腹稿,邊寫邊琢磨,披閱不倦,增刪數次而篇就書成。
一項改革的成功,也總是如此這般起步的。絕非先自設計得十全十美才動手。如果硬要這樣,就只能如魯迅所言,要剛生下地的嬰兒第一聲啼哭,就是優美絕倫的史詩。
我主張改革者是高明的琴師,“未成曲調先有情”——只要他“調絃試調”後露出的音符符合國情、軍情、民情、本單位的實情,就當鼓勵他演奏下去。此時可能曲調還不優美,和絃還未配成,但不要緊,經過演出的修改補充,華美的樂章是可以形成的。
10年前,深圳、珠海破天荒地建立經濟特區,有多少人料到它今天竟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樣板?14年前,河南省鳳陽縣小崗生產隊21個農民在土屋裡私立的那份“分田到戶,責任承包”的契約,又有多少慧眼看出它後來成為中國農村改革的第一張藍圖(現已存放在中國革命博物館)?四川省廣漢縣向陽鎮人民當年第一個摘下“人民公社”這塊牌子,誰又想過那摘掉的是戴在全國農民頭上的“黃金枷鎖”?難怪,*同志在南方談話中語重心長地說:“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勇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與“敢闖敢試”的精神背道而馳的,是“十年幕後磨一戲”——觀眾已踴躍入場坐定,幕布卻遲遲不能拉開。據說導演、樂師、演員們還在後臺研究劇本如何修改,音樂如何錘鍊,角色如何搭配,佈景如何新奇……臺下催演的掌聲一次又一次響起來了,幕後才走出一人來抱拳施禮道:“各位朋友,少安毋躁。我們的節目還要到義大利歌劇院參加觀摩演出,進一步提高質量後才能與諸位見面呢!”你說這急不急人?壞不壞事?
然而,最近看原四川省省長肖秧“治蜀”的報道,又令人鼓舞。“蜀道難”自李白之後詠歎了1300多年,而今還是一個“難”字了得。肖省長一行在川北公路上艱難地行進80多公里,竟用3個多小時,“蝸牛”速度。他當即同大家研究後提出,從改造公路開始,“水空”並舉治理蜀道。但是,數億元資金哪裡來?人到廣元后,他主持了“川北公路建設股份公司”出資各方簽字儀式,採取“眾人拾柴火焰高”的辦法解決,不用國家財政一分錢。真是妙哉復壯哉!數億元資金儘管一時尚未全部得手,可那恢弘博大的“治路”樂章已奏出了強勁有力的序曲,昭示了激動人心的前景!這“未成的曲調”你說喜人不喜人?
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新的問題也不斷湧現,這就需要我們既激流勇進,又“快刀斬亂麻”解決新問題,此為良策也!對於那些面對改革潮頭至今還作壁上觀、“千呼萬喚不出來”的個別單位領導,對於某些見了問題繞著走、“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頭頭腦腦”們,如何是好呢?這裡試開良藥三劑,望“對症”用之:
一是“換腦筋”。好好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丟掉“左”的、僵化的舊觀念,敞開心胸猛吸改革開放的新鮮空氣。“吐故納新”仍不失當今解放思想的好法。
二是增膽識。這裡膽小成不了大器,唱不了“大戲”。背後多是“私”字作怪。兩者皆可拋矣!又何況“曲看誤,周郎顧”,擔心是不必要的。不妨聽聽20世紀90年代廣東重點開發區南粵人民的箴言:“人人要敢想試驗,敢於試驗,允許試驗失敗,但不允許不試驗”,“人人要敢於下‘舞池’,踩了別人的腳尖也不要緊。不試,一輩子也別想‘蹦嚓嚓’”。
三是“換班子”。前兩劑藥若無效,群眾總不能讓你老是“佔著茅坑不拉屎”,“霸著臺子不唱戲”。改革開放良機不可失,“春宵片刻值千金”。為大局利益計,也只好讓你夾著皮包“拜拜”了。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大土若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