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就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于禁就不是個忠貞之人,所以他在後來被關羽俘獲時果斷選擇了投降。也正因為此晚節不保,落得一世的罵名。其實說起來,于禁的這個罵名來得有點冤,古時大戰將領被捕後能夠堅持忠貞之志,寧死不降的其實攏共就那麼幾個人,絕大多數都會選擇請降,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反倒會被稱之為良禽擇木而棲。
舉個最具說服力的例子——劉備,投了曹操、投呂布、投完呂布又投袁紹,各路諸侯都對他照顧有加,他不說報答各諸侯的厚恩,卻屢次反叛。可是世人非但沒有說他不忠不仁,反倒評價他胸懷大志。
除了于禁,演義裡還有很多主動請降的事蹟拿出來曬曬,比如“關雲長義釋黃忠”、“張翼德義釋嚴顏”,再比如白門樓呂布被殺之後,張遼不也歸了曹操?
由此可見,故事陣仗之中,背主而降十分常見,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畢竟,無論是古代還是後代,人們都知道生命的可貴。
然而,于禁之所以落得個背信棄義的結局,原因很簡單,他為人很理智,但他的搭檔——龐德有點彪。被關羽拿下後,龐德叫罵不止,很不識相,死活不肯歸降。二人一個願降,另一個願為大義而死,原本順理成章的事一經比較,于禁在道德層面上就落了下乘。再加上後來蜀漢政權被曹魏覆滅,而歷史又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于禁不義之名便被史書板上釘釘了。
258再添猛將
在被王越擒獲的瞬間,在近距離直面死亡的過程中,于禁想了許多。他想到了家鄉年邁的父母,還想到了嗷嗷待哺的一雙子女……他不想死。他望一眼城下,只見無垠的地平線頭,數萬根火把閃爍著漫天星辰般的亮光向沛縣方向襲來——那是數萬教會大軍,他們在收到特戰隊的訊號後,氣勢洶洶的殺了過來,一邊奔跑一邊發出震耳欲聾的喊殺聲。
于禁知道,即便他不下令教會的兵馬早晚也能破城,索性放棄抵抗,扔下手中的長槍,仰天長嘆,“大事休矣!”隨後喝令一眾守城官兵道:“都給本將軍住手!”
被特戰隊員殺的心驚膽寒的守城士卒們立刻停手,呆呆的看著于禁。特戰隊員也在赫拉克勒斯號令下停止揮舞鋒利的神刀。
“立刻開啟城門!”王越繼續威脅于禁。
“都聽到了?”于禁再度下令,“照他說得做!”他手下的一眾親衛各個對他忠心耿耿,十分擔憂他的安危。為保主人無恙,一隊人馬推開擁堵的人群躥進城樓,轉動輪轉,放下了吊橋。另一隊人馬則衝下城牆,責令門衛開啟城門。
趙雲率領聖殿騎士旅最先抵達城下,看到老赫用火把發出安全訊號後,帶領5000鐵甲騎士率先入城,與特戰隊員一起給沛縣守城官兵繳械。
教會中軍隨後跟上,將沛縣牢牢控制在手中後,欒奕封閉四門,令眾將緝拿陳登。張飛諸人搜查大半夜才得知,陳登竟在聽說特戰隊登上城關後,第一時間便從南門逃出了城,往下邳方向去了。
欒奕顧不得惋惜錯失良機,與郭嘉、賈詡連夜佈置城防、安置物資、張榜安民,一夜不得清閒,第二日來不及休息便將於禁招了來。
望一眼帳內的階下囚,欒奕暗暗讚歎,好一個雄壯的漢子,無愧五子良將之名。“一別兩年文則兄過得舒心否?”
聽欒奕跟自己套近乎,于禁冷哼一聲,“休得多言,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欒奕心中偷樂,熟知歷史的他深知于禁並非什麼忠貞不屈之士,之所以此刻擺出一副任殺任刮的模樣完全是為了維護自己的顏面。在這種情況下,只需給他留個臺階,他自然會借坡下驢,轉投教會帳下。他裝出一副析疑模樣,道:“文則何出此言?在酸棗相識時,奕便覺得與兄一見如故,一項以好友相待。即是好友又如何能加害?”他三步並作兩步跑下高臺,親手為于禁解開了身上的繩索。
他又知于禁雙膝被王越刺傷,行動不便,大手一揮令下人把自己平日扮高人特製的輪椅推了出來,親自將於禁駕到輪椅上。
于禁看著欒奕忙個不停,不由想起在十九鎮諸侯討伐董卓時,在酸棗大營與欒奕相識的場景。那個時候,欒奕已經成為大漢名動一方的博士、神將。
就是這樣一個大人物,在遇見自己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時非但一點架子都沒有,反倒畢恭畢敬,給人以角色調轉的感覺。彷彿他於文則是大漢響噹噹的人物,而欒子奇卻是墊在社會底層的百姓一般。
期間,于禁向欒奕詢問了許多兵法韜略上的問題,欒奕只要有空便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無一例外做了詳細回答,從理論到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