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生本質,可未免太過頹廢了。人生在世,當活出一個樣兒來,也不枉來世一遭。看來這孩子心中疙瘩未解啊。”頓了頓,又說道:“傳本宮口諭,皇上有旨,准許武清參加春闈。”
第八十六章 枯燥之科舉
太子李弘的死並不能阻止大唐選拔人才的腳步,高宗頒下旨意,其實這個時候已經算是天后頒下旨意,立沛王李賢為太子,並於七日後舉行春闈。
天下舉子為太子李弘悲傷之後,也開始投卷找後門託關係,大唐的科舉不像幾百年後那麼嚴格,進士科的舉子們在科舉之前,為了提高知名度,可以先把自己撰寫的文章詩賦等送到主考官那裡,若被主考官看中說不定已經算是登科了。
至於找後門和託關係的舉子,都是一些水平有限,但想著登科的廢柴,這些人一般都是世家子弟或者是皇親國戚。所以大唐的科舉從某種方面來說並不能反映出舉子們的真實水平,但這些畢竟是少數,大多數及第者都是有真才實學的。
也有自恃才高的,雖然在這幾日裡不能飲宴作樂,但總能去秦樓楚館喝點傷情的酒,作作悲苦的詩以哀悼太子的去世。大唐的才子是很會變通的。雖無絲竹,但終究是懷中抱著美人兒,雖不能放聲大笑,但總能在紅羅帳裡婉轉低吟吧。
四日後太子靈柩放於景山恭陵,期間民夫罷工,高宗急忙賜食安撫。
很快洛陽迎來了春闈,大唐的科舉沒有像幾百年後那麼重視,主考官也不是朝中重臣,行卷也不會糊名,所以這裡面進士及第者的水分也是很大的。
這一日,洛陽的禮部和吏部迎來了最熱鬧的時候,一共約萬人的舉子應舉,達到了自大唐開國以來之最。
主考官為吏部考功員外郎鄭益,是一個博學的老者,他曾經是貞觀年間的進士,資歷是足夠的。這一次應進士科的舉子有將近三千人,其餘則是應明經科的舉子。所以便分在了兩處,進士科在吏部別院,明經科在禮部別院,其實這相當於後世的貢院。
武清自然是知名人物,所以當武清走進吏部別院的時候,鄭益也是點頭微笑,考官有戶部官員,因為要一一核對報名資訊,還有金吾衛兵卒進行全方位的搜身,還要像檢查牲口一樣讓你張開嘴,看看牙齒。
曾經有心高氣傲之輩,忍受不了這種屈辱,便拂袖而去。武清依然接受檢查,他此次來,只是為了完成老孃武氏的願望。
秋菊給武清準備好了乾糧,裝在包袱裡面,因為要考一天,所以時間漫長,這些是必須準備的。武清在甲字十號院(此為杜撰),位置很好找。走進去一看,整個院子被分割成了無數個格子,中間被一條寬約十步的走道隔開,這也為了防止抄襲。每一個格子裡僅容一人一案,案上已經準備好了紙筆,墨和硯臺需要自帶。
等所有舉子進場之後,隨著鼓聲一響,便告知考試開始,自有胥吏發下考題。
首先是貼經,進士科的貼經只貼大經《禮記》和《春秋左氏傳》。
武清翻開紙卷,只一看,便大皺眉頭,只見開頭寫了一句,“凡治人之道,莫急於禮。”中間空了一大片,最後一句是“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國也。”
武清有一種罵人的衝動,這什麼貼經,這純粹是在折磨人吧。心裡雖然有準備,但是對於貼整片經還是大感頭疼,這是《禮記》裡的《祭統第二十五》。
武清繼續看向了下一題,是《春秋左氏傳》,要貼十條,沒有大篇幅的貼經,不容易出錯。
最後是論策三道,武清暫時不去看,先貼經再說。
看了貼經內容,武清整理了下思路,這些對於自己來說不難,加之自己記憶力超群,但將近五千字用毛筆寫下來,實在是太蛋疼了。不過即使蛋疼,他也得寫。於是拿起了毛筆,往硯臺中倒入墨,研磨一番,順了順筆,在紙上寫下了第一個字。
時間飛逝,武清用的是行楷字型,接近於楷書,但卻是行書的本質。不過三個小時,貼經算是完成了,看著厚厚的一摞,武清伸了伸懶腰,活動了下肩膀,甩了甩髮酸的手腕,而後嘎嘣嘣轉動了下腦袋。
“你在做什麼?”
武清抬頭一看,竟然是一位考官,武清拱手一禮,說道:“學生見過大人,學生手痠頸痛,活動一下,驚擾了大人,還請大人見諒?”
這倒是一個非常有禮的舉子,便笑道:“嗯,不錯,你叫什麼名兒?”
“學生武清!”武清一禮。
那考官一愣,而後瞬間一臉敬仰之色,說道:“原來是先生,學生有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