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2/4頁)
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凝視著湖面上若隱若現的幾點白帆,它們像風箏一樣,從遠處的天空輕輕地飄過來,滑過眼前的湖面,又輕輕地飄向另一頭的天空去了。我一直沉默著,不知道說什麼好。好不容易從地圖上找到一個小小的點,標著我要去的那個地方的名稱,也許我將永遠生活在那裡了。其實,去什麼地方,從事什麼職業,我並不很在乎,使我憂慮的是我將處在什麼樣的人群中。一個同情者曾半開玩笑地問我:“到了下面,你的詩還有什麼用呢?”是的,我的詩,我的心,我所珍惜的一切,還有什麼用呢?
五、廣西資源縣
從洞庭湖農場出來,我的目的地是廣西資源。先從長沙乘火車到桂林,住一夜後,第二天早晨,在桂林汽車站乘長途汽車。坐在車上,想到這輛車將把我送到一個既陌生又很可能要呆一輩子的地方,我的心情既好奇又落寞。中午,到達一個叫百里村的小站,停車休息,司機和乘客都在站上的食堂吃午飯。在以後的歲月中,我許多次重溫這個情境,百里村相當於資源的門戶,進出都要在此停留。從百里村駛出不遠,汽車就進山了。山越來越深,越來越高,汽車在彎彎曲曲的山間公路上顛簸盤旋。一邊是崖壁,另一邊是深谷,路面窄而不平,迎面錯車相當驚險。車窗外細雨迷濛,似雨似霧,罩住了群山。下午四點鐘左右,終於到達資源縣城,正遇上開公審會散會,街上人流如潮。
資源是一個小縣,人口僅十萬多一點,位於廣西北部,與湖南接壤,當地農民的生活習慣和方言也與湖南相近。全縣有七個公社(鄉),分佈在越城嶺山脈之中。這裡是紅軍長征經過的地方,毛澤東《長征》詩曰“五嶺逶迤騰細浪”,越城嶺就是五嶺之一。縣城很小,建在山坳上,抬頭看四面都是山,居民也就幾千,只有一條街,幾分鐘就能走完。在農場裡關了一年半,現在突然自由了,可以隨心所欲地走動了,我感到輕鬆愉快。開始幾天,我天天在街上轉,從這頭走到那頭,看樸素而色彩明亮的房屋,看不同的人臉,覺得一切都新鮮。資源是資江的發源地,因此而得名。這條清澈而又湍急的河流從此成了我的密友,我常常站在縣城一側的那座大橋上,看江水滾滾北流,發出永不止息的轟響。
到資源後不久,一天黃昏,我獨自沿著一條小溪進山去。山谷裡靜悄悄的,殷紅的杜鵑花在澗邊,在山坡,在打柴的小姑娘的手中開放著。我發現前方有一匹瀑布,正在夕陽中閃著光芒,便歡快地跑過去。瀑布有數丈高,從一注暗泉的洞口瀉下,噴濺著雪白的飛沫。兩邊的峭壁上佈滿青苔,紫雲英像星星一樣嵌在暗綠色的青苔間。瀑布衝入下方一口綠得發黑的深潭,投一塊石頭進去,聽不見落地的聲音。我心想,這樣的景緻倘若在鬧市附近,一定會成為名勝,在這荒山野嶺卻只能默默無聞,至多吸引了像我這樣一個偶然落到這裡的同樣默默無聞的外鄉人。推物及人,同此一理,不免苦笑。據說現在資源已成旅遊勝地,到桂林的遊客往往會進山一遊。倘若我至今仍在那裡工作,看到紛至沓來的觀光客,一定會生出另一番感想的吧。
我到資源那一年,分配到這個小縣的大學生多達六十幾人,大多是從廣西本地的大學畢業的,但也有好幾人來自全國名牌學校,其中北大二人,復旦二人,中山一人,北京政法一人。這些學生絕大多數被分到公社去了,一般是當中小學教師,也有當公社的專職共青團幹部的。我算是最受重用的,只有我一人留在縣革委會政工組工作,機關恢復舊名後,擔任縣委宣傳部幹事。在當時,這使我的虛榮心得到了相當的滿足。我這樣一個年輕的書生在縣裡出現,又安排在縣府工作,大約是很引人注目的。不多時間,差不多半個縣城的人都認識我了,走在路上,常有我不認識的人向我打招呼。然而,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小小的春風得意只是假象,我的秉性使我完全不適合於在縣機關工作。一個簡單的事實是,雖然我在宣傳部工作,但始終入不了黨,四年後便被調到位於一個公社的縣黨校去做教員了。與此同時,若干分配在公社的學生則入黨提幹,有一位當上了組織部副部長,另一位頂替我做了宣傳部理論幹事。當然,我很快看清了這種情形的必然性,也就不在乎了。
在縣裡工作,下鄉是經常的事。我喜歡下鄉,一開始是覺得新鮮,後來是為了遠離縣機關的瑣碎是非,圖個清靜。第一次下鄉,是去最偏遠貧困的兩水公社,當時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兩水是苗鄉,景色很美,兩條溪流穿越群山,把村寨連結起來。溪上這裡那裡築有橋亭,是當地一大特色。顧名思義,橋亭既是橋,又是亭,木結構,瓦頂,兩邊木欄杆內側有兩排長凳,村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