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網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寧省的西南部和秦皇島市的全部,是冀東地區最早的地方政權,春秋時敗亡於齊桓公之手,存在時間約為940年。
簡介完畢。
言歸正傳,孤竹國國君生前有意立幼子叔齊為接班人,死後大臣們按照原則擁立長子伯夷即位,結果伯夷說應該尊重父親的遺願立叔齊,然後就放棄君位,逃出了孤竹國。於是大家就推舉叔齊即位,不料,叔齊卻說自己當了國君就是“於兄弟不義,於禮制不和”,然後也逃到了國外,並找到了長兄伯夷,一起過起了流浪的生活。孤竹國大臣們張口咂舌,很是無奈,不過還好,還有個中子呢,於是就立了那位二王子做了國君。
此時正是紂王無道、天下大亂之時,伯夷和叔齊避亂於北海之濱與東夷人雜居在一起,後來聽說西伯侯姬昌那裡比較安定,適合養老(不知二老高壽幾何),就相約要去投奔周國。不巧,到了周國的時候,周文王去世了,而此時武王姬發將父親的木製靈牌載在兵車上,向東進兵想要伐紂。二老見狀就上前拽住武王的馬韁說:“你爸死了不葬,卻去發動戰爭,這是不孝啊;你身為臣子要去殺害君主,這是不仁啊……”武王身邊的人一聽,呵,老傢伙,竟敢說武王不仁不孝,嫌命太長了吧,便要動手殺掉他們。這時候姜子牙說話了,“此義人也”,二老於是互相攙扶著就走了。
不久之後,武王滅商,天下朝周,二老認為這是很恥辱的事情,便以商遺民自居,不仕周朝,不食周粟,在首陽山這個地方隱居起來,靠採蘋(又名薇,一種野菜)活著。首陽山到底在哪裡,說法很多,在山西、河南、甘肅、山東和陝西都有,而且都有關於伯夷、叔齊的傳說,不知道到底是哪個。
後來有一天,來了個老頭,老頭對他們笑著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你們雖說不食周粟,但這野菜難道不是周朝的嗎?”二人一聽,覺得有道理,便開始絕食,當感覺自己快死的時候,作歌一首,大意是:以暴制暴,我們不理解,周武王卻還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神農、虞舜、夏後的太平盛世轉眼就沒了,我們的歸宿在哪裡?只有一死,這就是命!歌罷不久,二老餓死在了首陽山。
墨胎允死後諡號為夷,墨胎致死後諡號為齊,按照伯仲叔季的排序,墨胎允為伯夷,墨胎致為叔齊。
故事講完了,如何評價這二位呢?歷來名人褒貶不一。孔子認為伯夷叔齊“求仁得仁”,是“古之賢人”。在孔子的影響下,儒家將二人稱作“二賢人”、“二君子”,認為他們能夠到死都保持自己的情操是高尚的行為,後世的司馬遷更是寫了一大篇論述來讚揚二人的高尚品格,再往後還有韓愈、柳宗元等大家也為伯夷和叔齊撰文稱頌。但是有些人卻是對伯夷叔齊的行為頗為不屑,西漢的東方朔公開說二人是“古之愚夫”,認為他們固守滅亡的事物而不變,是迂腐的表現。而偉大領袖毛主席也曾在《別了,司徒雷登》中提到伯夷叔齊,認為他們的諫阻和不食周粟是背離歷史大潮的不可取的行為,是不值得歌頌的。鑑於以上諸人名頭太響,我就不多嘴了。
值得一提的是,虞舜的時候也有個伯夷,是炎帝的後人,在舜的章節中提到過,那個伯夷任秩宗,主管祭祀典禮,是第一任太嶽。不要和本文的伯夷弄混了。
一 西周概述
周朝存在的時間長達約八百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
周朝的前身為周部落,活躍於渭河流域,姬姓,始祖為“農神”后稷。周部落興盛於姬昌之時,姬昌死後,其次子姬發率領各諸侯滅亡商朝,建立周朝。
周朝雖為姬發所建立,但其建國後推姬昌為周文王,故周朝歷史一般要從周文王講起。
當王位傳至周幽王時,因其無道,為博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又欲殺太子宜臼,大失人心,致使其最後被犬戎與申侯所殺。都城被攻破後,宜臼在諸侯的幫助下即位,是為平王,次年遷都於洛邑(今洛陽),史稱東周,而周幽王及其之前的周朝稱為西周。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世系如下(括號內為在位時間,其中文王、武王包括滅商之前的在位時間):
文王姬昌(51),武王姬發(8),成王姬誦(22),康王姬釗(25),昭王姬瑕(19),穆王姬滿(55),共王姬繄扈(23),懿王姬囏(8),孝王姬闢方(6),夷王姬燮(8),厲王姬胡(37),周召共和攝政(14),宣王姬靜(46),幽王姬宮湦(11)。
其中周召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中國歷史上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