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2/4頁)
絕對零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思義,自我概念就是自己對自己的看法。西爾格德認為自我概念是指我們反觀自己性格和身體的一些方式①。而艾莉森提供了更細微的描述性定義:“自我概念乃是個人所持有的特殊角度——是個人篩選與過濾事件,使結果聽起來、看起來都能符合自我經驗的參考架構。”
②上述雖然已經對自我概念的定義做了說明,但是否有條例式的或清晰的架構來幫助我們瞭解自我概念呢?美國田納西州心理衛生部門的心理治療專家費池提供了最佳的解答。費池透過編訂心理測驗的方式,成功地找出五種自我概念的基本維度③,即:
生理自我。
“生理自我”(physical self),簡稱“生理我”,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外貌、動作技能及性方面的感受。生理我是非常基本的一種自我概念,它對個人的適應能力與未來發展都有極深遠的影響。由於每個人每天都必須與人、與環境有所接觸,如果有正面積極的生理自我,一個人將能坦然並充滿信心地尋求發展;反之,如果一個人不喜歡、不接納自己,則他(她)又如何去面對他人、環境呢?
近年來,社會的彈性逐漸加大,每個人只要真有能力,加上自己的努力,通常都會為自己締造出輝煌、燦爛的生涯來,而個人成功受外貌(如美貌、健全或殘障)限制的程度也越來越小。電視媒體上許多其貌不揚而廣受肯定的公眾人物,近來可謂層出不窮。所以如果一個人沒有足夠迷人的外表又有什麼關係呢?既然不能改變,就要坦然接受,讓自己的其他優點閃亮動人。毋庸置疑:不漂亮但是自信、坦蕩,一個人照樣會讓人喜歡;不漂亮而又自卑、畏縮,他將失去更多被人接受並喜歡的機會。所以,擁有健康、正面的生理我,是制勝的基本條件。對每個人而言,喜歡自己,肯定自己,是最關鍵、最首要的。
自我與自我管理(2)
道德倫理自我。
“道德倫理自我”(moral…ethical self),簡稱“道德倫理我”,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道德價值、人生觀的看法。覺得自己是個情操高尚、博愛濟世的人,必然擁有一個還不錯的道德我。相反的,如果一個人自覺汙穢卑鄙,無顏見江東父老,那他可能有一個較惡劣的道德我。站在心理衛生的角度來看,擁有一個健康的道德我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道德惡劣,往往會引發“罪惡”的感受,從而不斷自我控告、自我批判,則自然對自信心、能力表現是一大傷害,當然也不太可能有成功的職業發展了。
由上述可知,形成一個合適的“道德我”,是生活適應功能中極其重要的關鍵點。但需要指出的是,建立一個良好的道德我觀念,需要做到觀念和行動相符合。例如,如果隨地吐痰被一個人視為稀鬆平常的事情,那麼在他這樣做的時候,並沒有任何罪惡感,此時道德我就是虛假判斷。與此相對,一個人僅僅是有禮貌地拒絕了朋友的宴會邀請,但是事後卻不斷自責,認為自己不講義氣,甚至做出背信棄義之類的誇大判斷,就可能使自己陷入道德罪惡感之中。這樣的道德我也是不切實際的觀念。
因此合適的道德我的形成,在於積極提升自己的道德認知層次,瞭解什麼是道德行為,什麼是不涉及價值判斷的行為,並最終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在具體操作上,可以常做價值分化與價值判斷彈性化訓練,並反饋在自己身上,從而建立良好的道德面的自我概念。
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personal self),簡稱“心理我”,是指一個人對個人價值與能力的評價。在日常生活經驗中,透過嘗試錯誤與成功的經驗,人們會逐漸對自己的能力高低、擅長範圍形成一個固定的印象,進而認為自己很強、很弱或中等。站在職業發展的角度來說,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我是相當重要的,因為許多實驗特別是目標設定的研究顯示:個人對自我能力的評估會影響到他所設定的目標水準,進而導致截然不同的績效表現。當認為自己能力是不錯的,則通常會訂出比較難達到的目標,結果往往是雖然沒有達成預期水準,但績效仍遠比認為自己能力差而訂出低水準目標的人之績效來得高。
這個道理形象地說,就是:如果一個人瞄準太陽,可能射中的是月亮;但如果一個人瞄準月亮,最終只能射中石頭。也就是說,在目標設定的時候,儘量將自己的標準訂得稍微高些,這樣績效才會相對較高。
家庭自我。
“家庭自我”(family self),簡稱“家庭我”,是指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