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陶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者:唐棣之華
序
詩·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作者有話要說:因為一直有人提出‘摺扇’和‘年齡大小’的問題,所以乾脆在這裡解釋一下。
【摺扇,事實是中國發明的!】
總有人提出‘摺扇是朝鮮發明的’這個論點;或說是日本傳進朝鮮再傳入中國的。對此深為存疑。
查資料,事有曲折,現簡單‘轉述’如下:
樸寅光,是北宋時期高麗國計程車人。樸寅光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因為按照欽定版歷史,他是將摺扇傳入中國的人。他贈送了蘇軾一把高麗扇,蘇軾寫下《摺扇詩》紀念此事;在現在欽定版歷史中,蘇軾寫得這首摺扇詩,是中國第一首描寫摺扇的詩詞。
韓國人據此認為摺扇是韓國人發明的。
然而,日本人認為摺扇是日本人發明,在更早時期,已經有日本摺扇輸入中國的記載。
對於日本人的質疑,韓國人舉出更有力的證據:茶樹村考古研究。這座漢代古墓中,就存在著以金玉為骨的摺扇,這是世界最早的摺扇。
但日本人對這個證據不屑一顧,他們在爭論中不小心暴露了真相:茶樹村古墓是一名漢朝官員的墓葬,在漢朝時,茶樹村所在的朝鮮地域是屬於漢朝的郡縣!!!!!!漢朝的郡縣!!!!!!
然而,韓國人的回擊隨之讓中國遮蔽了這場爭論——韓國人指出:中國的偉大……已經認可‘高句麗’跟‘高姓麗朝’是一回事,而‘高姓麗朝’以及後面的‘王姓麗朝’,通被中國稱作“高麗”。所以,不僅朝鮮是高麗的當然領土……
爭論到這裡,後續的情況已經不容許世人瞭解了——
雖然,南北朝時期的齊朝也有摺扇出土,而這種摺扇誕生時間比宋代高麗輸入摺扇還早。
雖然,漢代《怨歌行》中也描述了摺扇。
但,這些證據都變得……沒用了~~~~(》_)~~~~
【劉徹和阿嬌誰大誰小】
十多年前,當我第一次查詢關於‘金屋藏嬌’的資料時,所有典籍、詞典或字典裡記載的都是:漢武帝和他的原配陳皇后是一對姑表兄妹——表、兄、妹!
而從電視連續劇‘漢武大帝’播放後,不負責任的‘姐弟說’就開始風行。
拜託各位,那是電視劇,OK?不是歷史書!
請不要把電視劇當歷史書來看!尤其現在的編劇和導演都是毫不尊重歷史的。比如那部剛播放不久的《美人心計》,其中竟然說梁王劉武不是竇太后親生的……巨汗!
1…01 橫禍
關中的春日,雨淅淅瀝瀝下個沒完沒了,層層疊疊的雨霧把長安城裡的亭臺樓閣、園林花樹洗刷了一遍又一遍。
巍峨壯麗的大漢京都,在綿綿雨水中終也流露出幾許懶散。六十年精心修造的巍巍城樓和連天殿宇,似乎也收斂了幾分肅穆和威儀,平添了一些親切和平和。
街巷上人跡寥落。從來都是人聲鼎沸的東市和西市,這些天也是安靜了許多。是啊……除非迫不得已,沒人願意在這種天氣出門淋雨。尤其是這年頭還沒遮雨的工具。
傘蓋?那可是皇帝和諸侯王們才有資格享用的儀仗。
溫暖潮溼的天氣,總是惹人睡意;尤其是在午後。
緊靠皇宮的一座權貴府邸,庭院深深。後宅一處高閣內,一眾侍女排成兩行,兩個一對地跪坐在道道門廳外。她們穿著單繞深衣,按規矩正襟危坐,只是一個個都是眼皮似合非合,腦袋令人懷疑地微微向前衝啊衝的。
樓閣門外的走廊和樓道上,閹人侍者以及護衛武士們基本都靠在廊柱上打起了盹。總算保持了站立的姿勢,只是口邊一條水跡也洩露了其人的真實狀態。
內室昏然,雨天的日光透過糊在鏤花窗欞上的薄綃,敷敷衍衍地投在房間裡。
輕風偷偷溜進來,夾帶這春雨的潮氣劃過一層層的幔帳;時不時頑皮地撩起壁衣的一角,敲打塗著金粉的牆壁,打破這樓閣的靜謐。
房間中央的榻上,一個小小的嬰孩安臥在一團錦繡堆中。
孩子看樣子剛足月不久,一身綾羅錦繡衣服的款式顯示是個女孩。小模樣已經長開了,烏黑的頭髮,羊脂般的肌膚,眼睛正閉著,但濃密的睫毛稍稍抖動;粉粉的小嘴裡含著自己的大拇指,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