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2/4頁)
你妹找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的目的達到了,但我卻感到一種發自心靈深處的空虛和疲憊。我費盡心機,又得到了什麼呢?親愛的人已離去,因為他而出現的籠罩於城市上空的光環也隨之消失了,這片土地在我的眼中又回覆了它真實的面目:垃圾、暴力、疾病,到處瀰漫著死亡的氣息。我決定回法國,回到我年邁的父母身邊。
桑德拉太太為我的決定由衷地高興,她認為我連日來的奔波都是自找苦吃,而現在她的“可憐的孩子”終於幡然醒悟了。她邊幫我整理少得可憐的幾件家當,邊溫和地安慰我:“你真不應該為皮尚傷心,他以為自己是誰,不和你結婚?”“不,是我不想和他結婚,”到現在,我還在試圖維護我那可悲的虛榮心,“我覺得婚姻對女人來說是一種貶低,而且我還不想放棄‘雨果小姐’的稱呼。”話雖如此,眼淚卻又掛滿兩腮。
“一個女孩靠父親施捨過日,4年後還帶著恨。這就像我,難以置信。一個女孩在河邊從舊世界到新世界與愛人重逢,這就是我的願望。”
雖已決定離開,卻無法說服自己的雙腳,它頑固地帶著我在這座城市裡遊蕩。只要還在這座城市裡,我就覺得我親愛的阿爾伯特仍陪伴在我身邊,在花間我能嗅到他的氣息,從雲中我能辨出他的影子。我踏遍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就是希冀能尋到他的足跡。我曾不止一次來到他住過的宅院,那裡已換了主人,惡狗撕爛我的衣衫,抓破我的腿腳,卻阻止不了我前往的慾望。因為,那裡的每一物都曾與他的肌膚相觸。
我已身無分文,再也無法住旅館,累了就在公園或車站的長椅上蜷一會兒,餓了就去餐館撿些殘羹剩飯。我淪落成了一個徹底的乞丐,而且是個很可笑的乞丐。你想,曾經華麗的衣裙如今變成絲絲縷縷的破布,捲曲的長髮粘滿樹葉和紙屑,目光呆滯,口中唸唸有詞,整日幽靈般在街上游蕩。常有整群的小孩跟在我身後,叫著“瘋女人,瘋女人”,衝我吐唾沫、扔石塊。我不但不惱怒,反倒向他們報以微笑,因為我的確是個瘋女人。
我覺得我的身體正在發生某種變化,似乎靈魂正在掙脫肉體的束縛,奮力向上升騰、升騰。。。。。。有一天,我似乎見到了阿爾伯特,他仍穿著軍裝,英俊、威武。他一直跟著我,隨我穿過大街小巷,彷彿還叫了我的名字,聲音像我們初見時那樣溫柔。我卻無力回應他,我的雙腳的確已變成了超越意識支配的另一個整體,它不肯停下來讓我投入他的溫暖的懷抱。奔走、尋找,已成為我今生永恆的理想,不經意間卻迷失了尋找的目標。突然,我的眼前出現一條河,就是在我夢中出現多次的那個水泊。我的雙腳帶著我走向它,於是,我陷入了永遠的黑暗與無意識中。。。。。。
以下所述是我後來才知道的。我暈倒在巴巴多島的黑人區,一個叫巴阿的黑人婦女因為父親的聲譽收留了我。待我的身體有所好轉後,她護送我回到法國。父親將我安置在聖曼德醫院的獨立病房中,直至今日。
這就是我一生中惟一的一次愛情。阿爾伯特,我至今無法將他忘懷。我說過,他是我今生惟一的戀人。從當年保留下來的日記中,我仍能找到他的影子;在夢中,我時常與他相會。我慶幸我們選擇了這樣一種獨特的方式,因為在那裡,我們永遠不會變老。
作品分析
《阿黛爾·雨果的故事》
另譯:情淚種情花
法國1975年出品
導演:弗朗索瓦·特呂弗(Francois Truffaut)
主演:伊莎貝爾·阿佳妮(Isabelle Adjani)
西爾維亞·馬里奧特(Sylvia Marriott)
本片評分
1。表演*伊莎貝爾·阿佳妮在本片中悽楚欲絕的眼神可以讓人終身難忘。
2。影像(*)一貫的隱蔽。
3。故事(*)缺少戲劇張力,但故事本身蕩氣迴腸。
4。導演(*)以自然主義手法表現浪漫年代的故事。
5。觀賞性 現代觀眾能否接受?
綜合評分:*(***)
《阿黛爾·雨果的故事》根據法國偉大浪漫主義文學家維克多·雨果的女兒阿黛爾·雨果的真實經歷創作而成,由法國電影“新浪潮”的代表性作家弗朗索瓦·特呂弗攝製於1975年,表現一段風雲激盪時代不可能實現的浪漫情懷。
影片完成至今將近30年了,30年後再看這樣一部由一代電影大師攝製的人物傳記片,大師和影片本身都構成了一個有趣的文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