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的滑翔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陽,內臟為陰;但就內臟而言,六腑屬陽,五臟為陰;而再就五臟而言,心肺在上屬陽,肝腎在下屬陰;就腎而言,腎所藏之“精”為陰,腎的“命門之火”屬陽。由此可見,事物的陰陽屬性是相對的,陰陽也是在一定的比較下而言的。
陰陽的相對性,還在於陰陽的屬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實現相互的轉化,陰可以轉為陽,陽可以轉為陰。如果說“陰陽的相對性”還只是一個屬性上的概括的話,那麼,轉化則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素問》所謂“重陰必陽,重陽必陰”“寒極生熱,熱極生寒”,說到底就是物極必反的意思。寒“極”時,便有可能向熱轉化;熱“極”時,便有可能向寒轉化。這也就是人們經常發現有的人尤其是小孩在高燒的時候,突然出現了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等陰寒危象的徵兆。此外,臨床上常見的各種由實轉虛、由虛轉實,由表入裡、由裡出表等病證變化,也是陰陽轉化的例證。
總之,遵循天道自然,力求陰陽的相對平衡是中國式養生的一大特色,也是一種養生的要略。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即在認定陰陽對立統一的運動規律基礎上,養生之路才會越走越寬闊。
天人相應
第三節 習《黃帝內經》,明養生“大道”
大道,就是較為本質性的原則。道字,上面是個“首”,代表頭,引申為思想,而一種意象就清晰地浮現出來了,即表示思想像是乘上了馬車一樣在疾馳。明道,就是抓住我們平常所說的萬變不離其宗的“宗”,即直指本質。
日子越過越好了,壽命越來越長了,人們對於健康想得也越來越多了,怎麼辦?往前看,帶著太多功利心為大眾老百姓打造的產品,不是資訊的大量重疊就是一種沒有定性的探討,近乎一種流行歌曲過眼雲煙,甚至還不如流行歌曲,因為在一定層面上,在它們引導下,大眾在拿自己的身體做實驗。與其左顧右盼地徘徊,不如從《黃帝內經》這樣歷經千年傳承下來的文化經典中學習養生之道。大浪淘沙,在研習《黃帝內經》的養生之道的同時,其實就是在獲知我們身體的奧秘和規律。
“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天有雷電,人有音聲。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冬夏,人有寒熱。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莖、垂以應之;女子不足二節,以抱人形。天有陰陽,人有夫妻。歲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節。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膕。地有十二經水,人有十二經脈。地有泉脈,人有衛氣。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晝夜,人有臥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齒。地有小山,人有小節。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蜠肉。歲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節。地有四時不生草,人有無子。此人與天地相應者也。”
——《靈樞?邪客》
從上面的相互對應關係看出,人體形態結構與天地萬物幾乎存在一種按比例縮小的相似關係,人體的結構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相對應的東西,天地是一種自然的幻化,而自然與人存在一種同構的血親關係,在養生上理所當然就要有一種順應自然之心。道理很簡單,因為“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對於自然,順應,如何做呢?總起來說,就是人稟天地之氣,首先就應該掌握天地的四時變化規律,從而調和自身的成長,期間,順則自然界的一切都會成為生命的泉源,逆則虛實不通,病情無察,自然就會體驗病來如山倒之感覺,這也就是很多人經常都自我感覺良好,一些小病經常沒有放在眼裡,其結果是健康總在那些他們認為的“小病”裡上演陰溝裡翻船的鬧劇。
那麼,順應自然,怎麼才能做到呢?這裡,可以先就順應自然的含義作一個瞭解。總體上我們已經知道,就是要依靠天地提供的物質條件來獲得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與天地踏著相同的節律,保持一種和諧,一種“天人合一”。往往大原則容易記住,但由於其抽象,很多時候沒有具體的可操作性。這裡,根據側重點的不同,從細分的角度對順應自然作一個解剖。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陰陽消長、因時而宜和因地制宜。
(1) 陰陽消長
人體五臟的功能活動與自然界的陰陽消長變化相互通應,息息相關。《素問?金匱真言論》說:“東風生於春,病在肝,輸在頸項;南風生於夏,病在心,輸在胸脅;西風生於秋,病在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