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3/4頁)
瘋狂熱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小長在這裡,生在這裡,所有的街道無論怎麼變化,我都覺得很自然,這個房子是該拆了,這個房子挺難看的,把它拆了吧,這條路該拓寬了,我不覺得怎麼樣。但是,對於一個離鄉的遊子,而這個遊子他不是說是背棄了自己的故鄉,而是他在千山萬水之外,他在想著自己的故鄉;而且以自己的故鄉為背景進行創作,對於這樣的人來說,他又回不來,永遠都回不來,連骨灰都回不來。這樣的時候,他真正是一種,讓我想到用什麼詞去形容這種狀況,無論是心理的,還是精神、肉體上的這種折磨。
勞倫斯在他臨死之前,他那時候他是三期肺病在義大利的鄉下,那個時候有一個義大利的朋友要到他的故鄉去,勞倫斯就給他寫了一封信。勞倫斯這個信是這樣寫的,非常簡單,說:“如果你再到那邊去,就去看看伊斯特伍德吧(就是他的故鄉)。我在那裡出生,長到21歲……”然後他就詳細地羅列,去看哪兒,去看哪兒,去看哪兒。最後說:“我在那座房子裡,從6歲住到18歲,走遍天下,對那片風景最是瞭如指掌,那是我心靈的故鄉(Thatisthecountryofmyheart。)……”
這個時候,對一個三期肺病馬上就要死去,而且知道自己永遠不能再回故鄉的人來說,這句話說出來,它的分量是非常非常的重,跟我們有的時候到外邊去工作幾年,說那我心裡都想著我的家,那真是我心靈的故鄉,這種感覺真的是不一樣。於是我就把這句話作為我最近的一本書,講勞倫斯故鄉的書,就是《心靈的故鄉》。後來我就曾經寫到,說這封信,當我讀這封信的時候,因為他羅列得特別地具體,看哪兒,看哪兒,看哪兒。我說,這封信簡直像一個電視搖動的鏡頭,那鏡頭後面就是勞倫斯的眼睛。當我們拍電視的時候,就是這樣看的,鏡頭後面那就是他的眼睛。只不過他沒有一個鏡頭,他是在用心靈的眼睛作為鏡頭,在遙望他的故鄉,穿過歐洲大陸和多佛海峽,遙望自己的故鄉,那是一雙心靈的眼睛。我們每個人在異鄉遙望家鄉時,不都是用這樣的心眼嗎?鄉戀只有到至誠至愛的地步,才能讓人遠隔千山萬水,用心眼透視。
二、特立獨行的勞倫斯
為什麼勞倫斯一直在英國那麼多年,他是很受排擠的?他之所以長年流浪到國外去,也是跟他當初在英國沒什麼市場有關係。為什麼?跟他的出身,跟他的家鄉很有關係了。為什麼?後來,考察過勞倫斯最早成名的這麼一個階段,你想,你是一個礦工的兒子,撐死就是一個大專生,而且學的還不是什麼高雅的什麼文學的東西。他的那個專業是什麼呢?是師範班,就是把他訓練成一個小學教師,英國的這種訓練是非常嚴格的,你讀到什麼東西只能教什麼。你要讀到師範大專班,你只能去教小學,你不可能再去教中學,你必須大學畢業,在那個年代。就是勞倫斯在那個時候他是這樣的。然後你又去這樣的一個人在那種環境下,非常務實,非常庸俗的環境裡,你要成為一個詩人?他最早是寫詩。上課,勞倫斯不好好讀書的,上課自個就寫詩,不聽課,因為課也不是很難,自個寫詩。後來,我們看到好多勞倫斯的原作是小練習本,小橫格本。吭哧吭哧寫那些詩,就是這樣的,他是一個詩人,他要頂著多麼大的壓力。就是說,你是不務正業。他的父母,尤其他的母親如果要知道他是搞文學創作,他母親非常不可容忍。雖然他母親價值觀念和他父親是那麼的不同,所謂的不同也不是在於精神上,更多是在物質上,就說你別給我下井挖煤去,弄得渾身髒兮兮地回來吃飯,還要我幫你洗,你得去當白領,你得去掙錢去。他母親其實最終,我們現在去看,其實也不是俗,就是非常務實的這麼一種觀念。所以勞倫斯他必須頂著什麼樣的壓力呢?所有的小鎮子人對他的一種斜視,用北京話說,就你那樣,你還寫什麼詩?你!
然後,家庭對他又是一種壓力,家庭希望他去當breadwinner(家庭支柱),你要成為這種家庭的收入的主要來源,因為他的二哥在倫敦成為一種白領以後,不幸得病死了。他的大哥很早就寄養在祖父家,就不回家了,就家裡他是惟一的男子漢了,他父親已經不行了,上歲數,礦井也不景氣了。那就指著你給家裡掙錢呢,你還寫什麼詩!上課你也不好好讀書,你還吭哧吭哧在那兒弄點歪詩,弄點小酸詞兒什麼的,咱們說白了,他頂著多麼大的壓力!儘管他自己把這個東西當做非常地神聖去追求,但是現實是非常殘酷的,小鎮不允許你這樣的人存在,家裡也不允許你這樣存在,而特別是他們家。最後,他們家勞倫斯生長在女性的環境裡邊,他的姐姐、妹妹、母親這都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