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劍遠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官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
總結一下就是:唐代中後期,以士人為主的官僚階層固化嚴重,底層的上升通道被封死,士子內部競爭激烈。
第二個要說的是:中唐以後,以“事”設官漸漸變成常例,三省六部制形同虛設,官府政務執行效率極低,不得不採用“打補丁”的模式來維持運轉。
這一條,與士子階層的日漸虛化也是分不開的。有真才實學之人,往往都是透過“特殊渠道”而來,所做的事情,往往也是因為“特殊渠道”而去。維持朝廷運轉的三省六部,很多不重要的部門與官職,漸漸變得沒有事情做。
比如說戶部是負責收稅的,但它只能收大唐建國時就定好的那些稅。而多出來的色役雜役之類的,就完全沒辦法了。安史之亂後,戶部侍郎這個職務就變成了虛職,類似的例子不勝列舉。
因此皇帝或者中樞需要做什麼事情,就設立什麼職務。
需要管理賦稅的運輸,那就設“轉運使”。
需要收鹽稅了,那就設“鹽鐵使”。
就連李隆基派人到民間搜刮美女,都設立了一個“花鳥使”!
這些不斷因為所需事務所專設的職務,極大衝擊了三省六部的構架。自安史之亂結束後,大唐朝廷居然有三十年都處於低效運轉狀態,官員們經常隔幾天才去上一次班,清閒得要淡出鳥來。
原因就在於很多三省六部的官職,被一個個負責專有事項的新職務給架空了。
這個過程的演化是單向不可逆的,李隆基專設財政官員理財,便是對於這些虛化的被動應對,同樣是時代的呼喚,並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
看完上述這些,我想讀者老爺們應該也明白我想表達的意思。
歷史大勢,浩浩蕩蕩;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哪裡有什麼絕對的對錯,哪裡又有什麼絕對的好人呢?
張九齡就一定是好人?李林甫就一定是壞人?
這些問題,需要考慮到提問者的立場,以及他想知道的東西,才能有合適的回答。
好多人都在問了,我也不介意說一句,我在研究史料的過程中,越來越發現盛唐的模式不可持續。大唐是沒救的了,喜歡看救大唐劇情的,或許換本不帶腦子看的書比較好,我這本,是救不動了。
我沒法因為要看救大唐劇情而更改本書的唯物主義歷史觀。
關於大唐官制的內容,以後再來補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