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3/4頁)
擊水三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弩弓》上也是用的這個名字。《弩弓》是這個藥廠廠長自己辦的一個小刊物,一年兩期,十分精彩。演出時這個劇更名為《禁閉》。
這個獨幕劇的人物和情節大致是:三個人,一男兩女,他們死後鬼魂被安排在一個房間裡。這個叫加爾散的男人本來是個逃兵,他想否認這一點,想借別人的首肯來確證自己是個英雄,他只得依靠一個叫艾絲黛爾的女人;而艾絲黛爾由於自身的情慾,是一個離了男人就沒法活的女人,她只得依靠這個加爾散;還有一個女同性戀者伊內絲非得找一個女人為物件不可,她只得找艾絲黛爾。他們三人(確切地說應該是三魂),每一個人都需要其中另一個人,而每一個又都妨礙另外兩個人彼此依靠,最後終於沒有任何一個人達到自己的願望,所以,加爾散最後感嘆地說:“我明白了,地獄並不是別的什麼,他人就是地獄!”
自從這個戲劇公演之後,“他人就是地獄”這句話就流傳開來,成為薩特最為人熟知的一句話了。人們認為這句話集中概括了薩特關於一個人與他人關係的思想,對之印象很深。然而也就是這一句話,人們對它的誤解也最大。為了讓人們正確理解這句話以及他的思想,後來薩特對此專門有一個講話:
寫這個劇本較深遠的考慮是,我想表達一個思想:他人就是地獄。但“他人就是地獄”這句話總是被誤解。人們認為我的意思是,我們同他人的關係總是糟糕的,不當的。但我的意思完全不同。我是說,如果我們同他人的關係被扭曲了,變了質,那麼他人只能是地獄。
我同他人的關係之所以很壞,是因為我完全依賴於他人,這樣我當然就像在地獄裡一樣。世上有許多人處在這種地獄般的境況中,因為他們太依賴於他人對自己的判斷。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同他人之間不可能有另一種關係,這只是表明所有的他人對我們都是極其重要的。
《禁閉》中的“死人”具有象徵意義。我想指出的是,有許多人被禁錮在一連串的陳規陋習之中,因他人對自己的評判而痛苦萬分,但他們什麼也不想去改變。他人對他們行為的無法改變的評判永無休止地包圍著他們,他們是活著的死人。
實際上,因為我們活著,我希望透過這種荒謬的形式揭示自由對於我們的重要性,也就是由不同的行動來改變我們的活動的重要性。不管我們生活於其中的是什麼樣的地獄圈子,我想我們都有砸碎它的自由。如果人們不去砸碎它,他們仍然願意呆在裡面,那麼他們是自由地判定自己下地獄。
由上所述,同他人的關係、自我禁閉和自由──作為事物幾乎無法被想起的另一面的自由──這就是這個戲劇的三個主題。
薩特關於他人的思想,是與他的本體論思想和他關於人的自由的思想緊密聯絡在一起的。他認為,人是生而自由的,也就是說,他是一個自為的存在,他自己決定自己,自己設計自己。但是,在他人的眼裡,這個人只是一個自在的存在,也就是說,是一個物的存在,就像一把椅子、一塊石頭那樣。從這個意義上說,他人是對一個人自由的限制甚至否定。
但是人與人的關係還有另一個的方面:一個人的自由必須透過同他人的關係才能實現。一個完全與世隔絕的個體是不可能生存的,當然也就談不上自由什麼的。一個人活在世上,他不斷地設計自己,不斷地作出選擇,而任何設計都是在一定的境況、同他人的一定關係中作出的,任何選擇也都是在同他人所可能有的種種關係中選擇一種。
這樣說來,他人對一個人的自由就有著雙重意義:既是限制又是條件,既是否定又是否定之否定即更高層次的肯定。如果只看到了一個方面而忽略了另一個方面,那就不能很好把握同他人的關係,那麼,他人就很可能是“地獄”。如果過於強調他人限制和否定自身自由的一面,從而避免同他人打交道,那麼一個人的自由只是假想的虛幻的自由,是永遠得不到實現的自由,他也就沒有真正的自由。如果過於強調他人決定和肯定自身自由的一面,從而過分依賴他人,那麼一個人就會由自為的存在變為完全是自在的存在,成為同椅子、石頭沒有區別的物,這個人的自由也就喪失殆盡了。
()好看的txt電子書
在薩特看來,一個人的自由在同他人的關係中,既被否定又得到肯定,既被異化了又得到了實現。薩特認為,一個真正要求自由的人,在實現自己自由的同時,要反抗、克服、拋棄對自由的異化。而要做到這一點,他就必須在把自身的自由當作目的的同時,也要把他人的自由作為目的;在要求自己的自由的同時,也要要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