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澀春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樂觀地面對人生,樂觀地接受挑戰和應付麻煩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舉世聞名的成功學及心理學大師拿破崙?希爾曾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第一章 情緒心理學——好情緒帶來好人生(4)
塞爾瑪陪伴丈夫駐紮在一個沙漠的陸軍基地裡。丈夫奉命到沙漠裡去演習,她一個人留在陸軍的小鐵皮房子裡,暴熱的天氣熱得人受不了。她沒有人可以交流談心,因為她住的地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們不會說英語。在這樣的環境裡,塞爾瑪非常難過,於是就寫信給父母,說要丟開一切回家去。
數日後,她接到了父親的回信,信上只有簡短的兩行字。而這短短的兩行字卻永遠留在她心中,完全改變了她的生活。
父親給她寫了什麼呢?父親寫給她的是這樣一句話:“兩個人從牢中的鐵窗望出去,一個看到泥土,一個卻看到了星星。”
塞爾瑪一再讀這封信,覺得非常慚愧。她決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此後,塞爾瑪開始熱情地和當地人交朋友,他們的反應使她非常驚奇,她對他們的紡織、陶器表示興趣,他們就把最喜歡但捨不得賣給觀光客人的紡織品和陶器送給了她。塞爾瑪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種沙漠植物、物態,又學習了有關土撥鼠的知識。她觀看沙漠日落,還尋找幾百萬年前這沙漠還是海洋時留下來的海螺殼……原來難以忍受的環境變成了令人興奮、流連忘返的奇景。
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塞爾瑪的變化。事實上,沙漠沒有任何的改變,印第安人也沒有改變。是她心態的轉變,是她對生活燃起的熱情使她發生了這麼大的轉變。重燃的生活熱情使她把原先認為惡劣的情況變為一生中最有意義的冒險。她為發現新世界而興奮不已,併為此寫了一本書,以《快樂的城堡》為書名出版了。她從自己造的“牢房裡”看出去,終於看到了“星星”。
高度樂觀、滿懷熱情的人具有這樣幾個共同的特質:能自我激勵;能尋求各種方法實現目標;遭遇困境時不會滿腹焦慮,不絕望抑鬱,不會抱持失敗主義;能自我安慰,知道變通,能將艱鉅的任務分解成容易解決的部分。而相比較而言,悲觀的人則把失敗歸之於個性上無力改變的恆久特質,個人對此無能為力。心理學的分析結果表明,如果一個人失去熱忱,精神狀態不佳的話,那麼,他的一切都將處於不佳狀態。在焦慮、生氣、抑鬱、沮喪的情況下,任何人都無法有效地接收資訊,或妥善地處理資訊。情緒沮喪的悲觀者會嚴重影響智力的發揮,因為沮喪悲觀的情緒壓制大腦的思維能力,從而使人的思維癱瘓。作家拉爾夫?愛默生說的一句話很好地詮釋了“杜利奧定律”的精髓:“一個人如果缺乏熱情,那是不可能有所建樹的。熱情像糨糊一樣,可讓你在艱難困苦的場合裡緊緊地粘在這裡,堅持到底。它是在別人說你‘不行’時,發自內心的有力聲音——‘我行’。”
審美疲勞:“我出來買醬油的。”
心理學告訴我們,什麼東西都該有個“度”,“好”的說多了讓人煩,好的“看”多了也可能讓人煩。無論做人、做事還是幹事業,都要靠自己的思想和智慧,只有你懂得領悟、懂得創新,才不至於讓你陷於別人所詬病的“審美疲勞”當中。
在現代人“快餐式”的生活方式下,出現了一個非常普遍的心理學現象,那就是“審美疲勞”。
“審美疲勞”都有哪些具體表現呢?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它具體表現為對審美物件的興奮減弱,不再產生較強的美感,甚至對物件表示厭棄。現指在生活中對任何人或任何事物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厭煩、厭倦或麻木不仁的感覺。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一章 情緒心理學——好情緒帶來好人生(5)
“審美疲勞”一詞的真正流行要歸功於中國著名導演馮小剛。“審美疲勞”在他的賀歲片《手機》中的點睛妙用,迅速成為不少人嘴裡時髦的口頭禪和流行語。看過影片的人都知道,《手機》中有個大學教授叫費墨,他發自肺腑地說了句:“在一張床上睡了20年,的確有點審美疲勞。”
費教授此言一出,迅速紅遍大江南北,以致許多人動輒就說“審美疲勞”。在現代心理學當中,“審美疲勞”確實用處極廣,好萊塢大片千篇一律讓人“審美疲勞”;書店裡的書不同書名卻雷同的內容讓人“審美疲勞”;每天穿同樣款式、同樣顏色的衣服讓人“審美疲勞”;天天重複同樣的生活讓人“審美疲勞”;整天混在女人堆裡的人容易“審美疲勞”;整天拼命工作、加班加點賺錢的人,容易“審美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