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正要問你呢!”
“問題在於我不覺得自己已經被寬恕了。”
“為什麼?如果那純潔完美的愛已經寬恕了你,亮出綠燈要你回家,為什麼你不允許自己回去呢?”
“因為我辦不到。”我解釋。
“是你辦不到,或是你不想要?不久前你還在那裡,你為什麼不停留在那裡?”
“我說過了——他們不允許我。”
“哦,現在又變成‘他們’了。”究主譏笑著。
“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那樣子說。”我承認。
“就算是開玩笑好了。”老師建議,“我們何不把‘我不能’改成‘我不想要’,現在我知道,我知道你真的想要。可是為了好玩啦——就算是逗我高興好了——‘假裝’你並不想停留在那兒,那是為了什麼緣故?”
“我根本編不出答案來。”我堅持著。
“哦,少來了,跟我合作一下,甘乃迪,你喜歡玩遊戲的!如果你知道,為什麼自己不想停留在光裡,理由是……”
“因為我仍然對它生氣?”我猜測。
“我仍然對它生氣是因為……”
“因為它把我趕出來。”
“我以為我們早就討論過這一點兒了。”究主摸摸下巴,“完美的愛是不會去拒絕的。”
“好,好!”我說,心情也跟著開始好起來。究主說得對——我的確喜歡玩遊戲。“我不曉得怎麼搞砸的,可是上帝馬上就原諒了我。可我並不認為被寬恕了,因此我就……離開了?”
“很好,你離開是因為你不覺得自己已經被寬恕,就像大部分喜歡自責的人一樣,你反而責怪上帝把你趕了出去。”
隔閡源自於你的意念(1)
“等一下——我搞不懂最後這一段。”彼得插嘴。
“自責就好像是在腐蝕我們的硫酸一樣。當我們沒準備好要去寬恕,另外的選擇就是怪罪到別人頭上——把自己對自己所做的事,歸罪到別人頭上。甘乃迪對自己所做的事很自責,雖然那純潔的愛早就寬恕他了。”
“是我不願意去寬恕自己!”我幫究主接了下去;“我一難過所以就離開了,為了求心安,就把所有的過錯怪罪到上帝身上。”
“這話聽起來有沒有道理?”究主問我,“有道理嗎?”
“沒有,”我誠實地說,“不過聽起來跟我的做法倒很像。”
“為什麼會有人要這麼做而惹上這麼多麻煩呢?”彼得好奇地問。
“好,彼得,我們假定‘快樂’是迴歸到全然的愛的必要元素,好嗎?”
“我們怎麼知道是這樣的呢?”
“由人類基本的動機看出來的,每個人都是被一種想要得到*的動機所推動的——你同意嗎?”
“嘿,”彼得猶豫,“我不知道是否每個人都如此,但我知道我是這樣。”
“那麼是什麼使你不快樂?”
“很多事,”彼得說,“*不夠,沒有錢,沒有朋友……”
“對!對!”究主溫柔地打斷,“然而所有這一切的根源——不快樂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沒有了它,所有的*、迷幻藥和金錢都只會成為空洞的經驗!”
“不在靈魂的家嗎?”亨利猜測。
“那太簡單了。”彼得不屑地說。
“沒錯,亨利。”究主說。
“好傢伙,答對了!”彼得誇他,一下轉了一百八十度,老師又繼續說:“假定有愛就代表著快樂,那麼不快樂就代表著沒有愛。沒有愛則代表著……”
“隔閡嗎?”
“那麼隔閡的根源在哪裡?”
“在我們的意念裡嗎?”亨利遲疑地說。
“在意念裡。”彼得重複,就好像他是第一個想到的人。
“那麼你究竟做了什麼而錯得很離譜?”
“我們認為有隔閡。”我推論。
“對!你想到了自己可能會被愛隔離——或者說與上帝隔離,是哪一種,這全憑你怎麼看。在你作了這種假定之後,你開始認為自己的幻想才是真的。”
“當你說你時,你是指我嗎?”我問。
“不是,我是指我們。”
“那麼你是指你自己。”我嘲弄他。
“不,我是指你。”究主回到重點,“我們這些人都是你選擇去相信隔閡的產物。你如果沒有隔閡的觀念,怎麼會去看到個別肉體上的區隔呢?”
“對,可是這裡每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