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餘柏林而言,不是一件好事。
餘柏林之前表現,已經讓他心生好感,覺得他名不虛傳,怪不得能寫出《春秋集註》這樣的經義著作。
這次寧桂洲讓餘柏林再被磨礪一下,算是最後的試煉,讓餘柏林看清楚官場百態一角而已。
餘柏林不怨不怒,不驕不躁,硬是完成了好幾倍的工作量,其個人能力讓寧桂洲讚歎不已。他本以為餘柏林會想出應對方法,比如讓他老師張學士出面之類——想到這裡,寧桂洲對於那幾個蠢貨真是冷笑不已。
那幾個蠢貨只看到餘柏林出身寒門,沒有家族宗族幫襯,卻忘記了餘柏林師承張嶽,那可是內閣學士!
得罪了內閣學士,你還想入內閣,做夢吧。
而且更可笑的是,他們不敢得罪陳磊,乃是因為陳磊有陳家作為靠山。可餘柏林也是陳磊弟子,陳磊乃餘柏林蒙師。
真是在翰林院修書修久了,腦袋都全裝紙屑了嗎?
寧桂洲沒想到的是,餘柏林沒有找任何人幫忙,而是自己硬生生透過強悍的個人能力,把事情全做完了,而且做的比任何人都好。
“真是年少意氣。”寧桂洲終於從餘柏林身上看到了一絲少年人的倔強,但這倔強他很欣賞。
或許之後會有很多事,將餘柏林身上少年意氣磨掉,讓他知道,個人能力不代表一切。但他有這份能力,也有這份志氣,再加上有別人幫襯,今後一定會成為一個能做實事的官員。
寧桂洲本就準備推舉餘柏林了,當他看到為難餘柏林的人呈上來的典籍之後,氣笑了。
這群人一點腦子都不長了嗎?潛規則就是潛規則,不能拿到明面上來說。他們為難餘柏林,讓餘柏林代為修典,不鬧到他面前,不過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
可看看這些條款,有幾條特別簡陋甚至有錯處,其餘幾條寫的十分詳盡,風格完全不一樣。那餘柏林的風格,一眼就能看出。
他們都不知道改一改嗎?
一拿上來,就知道不是他們寫的!真當他一樣蠢嗎?
其實他們最好的做法,應該是餘柏林無論編寫了什麼,他們都不能全全搬用,而是修改之後,和自己之前條款風格相統一才是。
估計他們也覺得餘柏林寫得太好,就直接拿上來了。
寧桂洲不罵他們都不成。
罵過之後,寧桂洲又想,不知道餘柏林是不是看透了這幾人行事,才故意這麼做。不過他很快就自己打消了這想法。
這應該是巧合。誰會想到,這些人真的這麼蠢,真的會原封不動的呈上來?
事後,餘柏林給了那幾位翰林身邊伺候的小吏一人五十兩銀子,事了拂袖去。
連寧桂洲都不曾想到,不過是小吏幾句敲邊鼓,就能左右這群蠢貨的思想。
....................................
內閣中,洪敏之看著遞上來的輪值名單,沉默不語。
翰林院中人還在爭一個講官名額,卻並不知道,內閣中有人員變動,洪敏之已經授意寧桂洲,選出新的輪值人員。
內閣除了閣老和大學士這第一批次的人之外,還有許多其他官吏。這些多由翰林輪值,也有常駐書吏。
翰林院也分不同部門,每個部門都有一到兩個名額。寧桂洲手中,就有兩個名額。
不過他們遞上去的人選,還要閣老親自挑選,才會最終確定。
三鼎甲都在同一部門,但一般來說,新來翰林不會立刻輪值。
所以當寧桂洲遞上來的人選,有餘柏林的名字時,洪敏之感到很意外。
在他想來,就算有人破格,也該是陳磊。畢竟有太子太師的面子在。
餘柏林雖然是張嶽弟子,但比起陳磊來說,背景差太遠了。
所以說,寧桂洲是真的欣賞餘柏林?
洪敏之初次聽到餘柏林名字,也是在餘柏林寫過集註之後。不過他並非本經《春秋》,再加上事務繁忙,他便沒有多留意。
之後他真正開始瞭解這個人,乃是自己無辜被冤枉一事。那時候他覺得這人挺倒黴的。
再後來,就是看到餘柏林殿試文章了。
這時,洪敏之才正視餘柏林,覺得此子乃可造之材。
當恩榮宴上太子一事後,洪敏之對餘柏林更加看重。
不過畢竟瞭解不多,洪敏之對餘柏林印象還停留在可堪造就的小輩。當他居然被向來重資歷的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