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優秀、再努力也沒有用……這種進身無望的絕望,會讓不少人開始琢磨“另闢蹊徑”,好比另投明主,造個反什麼的。
歷史上的西晉,就像是個不斷新增各種矛盾的火藥桶,只缺一根火柴就拉著所有人陪葬。
如今的西晉嘛,司馬衷還沒上位,晉武帝餘威猶在,所以矛盾還沒有那麼激烈。晉武帝也已經在有意識的控制這種階級的不穩定,覺得不能再任由國子學和太學這麼對立下去。當然,他還沒有什麼人人生而平等的偉大情操,他只是覺得朝堂上的世家權利太大了,他要扶植出一個政治團體來與世家玩平衡遊戲。
那麼,這個團體從哪裡來呢?晉武帝這才從記憶深處挖出了曾經煊赫一時的洛陽太學。
日趨年邁的晉武帝,有著很多老年人都會有的毛病,倔強,小孩子脾氣,說風就是雨。他商量也沒商量,就一拍腦門的在朝堂上提出了要對國子學和太學現狀進行改革。
但是,全天下不止晉武帝一個聰明人,更不用說晉武帝也不太聰明。世家多敏感,在他們看來,國子學和太學並不僅僅是兩個官學那麼簡單,在某些世家眼中那幾乎已經代表了晉朝計程車庶之別。晉武帝提出改革,不難讓人聯想晉武帝這是不是要對世家動刀。
簡直是捅了馬蜂窩有木有。
於是,不等晉武帝表示“至於如何改革,諸卿可以開始商量了”。
朝堂上一大半數的世家就已經呵呵以對了。
而另外小一半沒站隊的世家和寒門,就顯得格外的刺眼。其中就有在鬥倒了楊駿後,成為朝堂第一人的衛瓘,連衛瓘的親家司徒王渾和王濟,都質疑起了衛瓘的立場。
衛老爺子的立場其實很簡單,他是世家,他不可能不為世家著想。但是與此同時,他也是一個很有國家情懷的人。更不用說他還手拿唐朝人編寫、現代人翻譯的《晉書》,那讓他的整個視野和格局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他站在了更加長遠的角度考慮這個事情。
考慮的結果就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衛老爺子想世家好,也想國家好。他覺得世家之所以高人一等,是因為世家子弟與生俱來的資源以及他們後天努力出來的優秀,而不僅僅是因為他們那一身“血統”。
世家也需要經歷優勝劣汰,他們應該優秀到不懼任何挑戰。如果有些世家子已經荒於嬉到連寒門都比不過,那他們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而在有了寒門學子的追趕壓力下,可以讓優秀的世家變得更優秀。也可以讓皇帝看清楚,他們世家世代為官,不是因為他們在偏袒自己人,而是他們優秀到理所應當,寒門再怎麼努力也比不上。
當然啦,優秀的寒門如果能發展下去,一個百年之後,就又是一個新的世家嘛,還能為世家輸送新鮮血液,好比樂廣和他優秀的兒子們。
但其他不少的世家,卻並不會懂衛老爺子的這一番苦心,他們只想讓自己的子孫後代繼續佔據優勢,他的祖先是高官,他是高官,他的子孫也必須是高官。哪怕躺在功勞簿睡大覺,也能睡個成百上千年的那種。
他們覺得衛瓘根本就是站在庶族一邊,他看好寒門,提拔寒門,與寒門接親,甚至讓自己最優秀的孫子拜寒門為師,簡直是斯文掃地,有辱門風!
他們不能再讓衛瓘繼續在這條邪路上走下去了。
有幾個也不知道該說他們腦筋靈活,還是善於作死的世家大臣,為了逼衛瓘站隊,就提出了既然聖上要改革國子學和太學,不如派幾個世家子弟去就讀太學,為基礎差的寒門當表率,帶動世人好學的風氣。好比衛司空的孫子衛玠,已然十二,也到了該上官學的年紀了。
身為衛玠外家的王渾和王濟,怎麼都沒想到最後坑到的反而是自己人。
衛玠有自己的老師,大部分世家子弟都有,他們不僅有名士當老師,還有名士親戚免費言傳身教。所以,世家子弟進入官學,求學的少,更多的反而是在進行一種社交活動,是他們踏入社交圈的開始。
中國是個人情大過天的社會,做什麼都要靠人脈,把自己整的孤島似的,註定是行不通的。但是長輩們的交情,並不一定能延續到子孫後代上,還是需要他們自己培養。
去國子學,就是世家子弟開展人脈的重要里程碑。
衛玠可以在那裡結識長輩朋友圈以外的世家子弟,甚至是用那張無往不利的臉,為家族新增新的友情鏈。但是如果把衛玠放到太學去,在一堆註定沒什麼出息、最多也就做到六七品官的寒門子弟中,衛玠又能交到什麼朋友呢?最主要的是,和寒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