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鳥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但實際上是周朝初期殷商貴族遷徙到箕地之後建立了箕子朝鮮,才開啟了箕地最早期的文明。
西漢初期,曾經的燕國人衛滿進入箕地,建立了衛氏朝鮮。
當時,在衛氏朝鮮之外,箕地還存在著大量由當地土著人建立的原始政權,比如像衛氏朝鮮南部的真番國,東部的臨屯國,箕地南部則是三個原始的部落被稱為三韓。
而在箕地北部的東北地區,那就非常複雜了,在圖門江流域的是穢貊人,在穢貊北部的是由肅慎人遷徙後形成的沃沮人,這些人也就是後來女真人的祖先,再往北就是肅慎人,還有扶餘國的區域。
由此不難看出,其實漢朝早期的箕地人員分佈十分的複雜,自稱橫跨東亞大陸的南棒人,真能分清楚他們的祖先到底是哪一支嗎?
到了漢朝初年,漢朝在遼河下游建立了遼東部。
由於當時的衛滿朝鮮屬於東北老大哥,東北的所有部落都聽他的,而他又臣服於漢朝,等同於說漢朝間接的統治了箕地。
直到漢武帝的出現,漢朝的發展從過去的含情脈脈直接變成了武德充沛,很快就佔領了衛氏朝鮮,直接統治了箕地,大量的漢人也開始在箕地生活。
由於這個過程相比於打匈奴而言過於簡單,所以在漢人的歷史上就沒有多少存在感。
漢武帝吞併衛氏朝鮮之後,順手就把沃沮、真番、臨屯以及遼東地區的土著全給一鍋燴了,建立了玄菟、臨屯、真番、樂浪四個郡,這就是著名的漢四郡。
到了漢昭帝的時候,漢四郡逐漸就被統一成了大樂浪郡。
但是到了這兒,漢朝對於箕地的治理也就到頭了。
此後一直到東漢時期,箕地到東北地區的漢朝領土就開始不斷的被東北的部落給侵蝕,甚至在東漢時期,北方崛起的高句麗直接佔領了箕地,讓生活在箕地上的漢人岌岌可危。
直到東漢時期,軍閥公孫氏進入到了箕地和東北地區,樂浪郡被改名為帶方郡。
由於缺乏中原地區漢人的支援,箕地的漢人人口逐漸下降。
這其中絕大多數箕地的漢人都是死於東北這些部落的入侵以及新崛起的國家,比如像高句麗的進攻,就使得大量的箕地的漢人或是遷徙或是被消滅或是被吞併。
到了三國時期,箕地的漢人已經不足十五萬,變得非常稀少。
這種局面一直維持到了西晉統一三國。
西晉在統一之後,司馬家還沒有來得及好好發展自己,自己就把自己給玩死了。
隨著北方又一次動亂,歷史很快就進入到了魏晉南北朝。
從那一刻起,箕地上的漢人徹底孤立無援。
公元三世紀,高句麗大舉進攻帶方郡,大量漢人被迫向西遷徙、被消滅、被吞併。
直到公元四世紀,高句麗徹底佔領了箕地的北部,從此在箕地上生活了五百多年的漢人被徹底消滅。
如今,時隔六百多年,漢人重新回到箕地這塊土地上,併成為這裡的主宰。
作為戰亂中建立的國家,高麗王朝建國之初,是貴族、軍將分割權利,官位也由兩者的子弟世襲,這就造成了君弱臣強的局面。
至高麗光宗時,為了改變局面,高麗光宗採用由後周逃亡至朝鮮的學士雙冀提出的開科取士辦法,仿效中原科舉制,建立了高麗科舉。
高麗的科舉分為常科和制科。
常科類似於中原王朝的會試,下設諸多小科考試,包括明經、進士、明法、明算等,以進士科考為尊。
常科透過後進入制科環節,由高麗王親自監考,類似於中原王朝的殿試。
制科測試內容不定,但以詩賦為尊。
很顯然,高麗科舉就是唐代科舉的翻版。
為了配合科舉,高麗還設定了官辦學校,也稱為國子監。學生構成上,實行保送入學。
——高麗穆宗時期下令地方,一地滿千人,由官府推薦三人入學,五百人推薦兩人入學,五百人以下推薦一人入學。王京的保送生稱士貢,地方的保送生稱鄉貢,外國來留學的人則稱賓貢。
學生獲得保送名額後,要先到王京進行入學面試,面試內容要做五言漢詩一首或考五經學問,透過則可進入國子監。
在國子監學習三年後,畢業即可參加禮曹舉辦的科舉。
原則上,高麗科舉面向高麗王朝的所有自由民,保送名額也是向所有自由民開放的,不拘泥於權貴。
但實際上,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