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 (第3/4頁)
想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學與相對論之間的關係。那麼從相對哲學的分析原理的第一條來看:每一個事件都應有參照系。也就是說描述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明確參照系是什麼。那麼這個例子中的參照系是什麼呢?如果你是一個站在地面上觀測火車的人,那麼你得出的結論是火車相對於你的執行速度是50公里/小時。如果你是站在另外一輛火車上的話,那麼相對於你來講,也就是說參照系是你的話,那一輛火車的速度就不再是50公里/小時了,這取決於你所在的這輛火車與那輛火車的運動關係,但是如果我們不用牛頓力學而用相對論來分析這個案例的話參照系又是什麼呢?參照系必須加上時間的因素,即時間與空間的綜合,而牛頓力學則只考慮了空間因素,這樣的話我們不難得到結論:如果說參照系是你的話,那麼時間參照系是火車所在空間的時間,也就是說是你的時間。那輛火車的時間是相對於你而言的。那麼計算兩輛火車之間的相對運動的話就一定要考慮相對時間的因素,因為你跑了一個小時,那輛火車相對於你來講不是一個小時。時間根據相對論的原理,速度越快,時間越慢。在這裡我們發現了什麼呢?我們會發現我們不但在選擇參照系的時候會出現不同的結果,而且在選擇不同的方法之後也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這個就是在明確了參照系之後的精確度的因素,不在哪個是正確,而在於哪個對於觀測者更為合適或者說更為實用,在上面的那個例子中火車相對於你的執行速度是50公里/小時,相對於你而言你一定不會去考慮它的時間因素,你一定會用牛頓力學來計算,為什麼呢?因為相對論過於複雜。時間根據相對論的原理,速度越快,時間越慢,由於火車的速度比較慢,所以兩輛火車之間的時間相對差異可以忽略,我們也感覺不到這種差異。所以我們在這裡對精確度的要求並不高,但高速相對運動就不一樣了,速度差異越大,時間差異越明顯。所以宇宙空間運動不能用牛頓力學來解決,這樣會有誤差。那麼在這裡我們應該使用什麼方法呢?當然是相對論,因為它更精確。還有其他的精確度因素,比如上文提到的測量,計算等等問題,在這裡你只需要記住:在選定了參照系之後,對精確度的需求取決於觀測者對精確度的要求,而不在於哪個是否正確。由此可以反推出觀測者應該採用的測量方法和計算方法,比如:應該採用牛頓力學還是相對論不在於誰是正確的,而在於相對於觀測者而言需要一個什麼結果。
我們來看看另外一個例子:我在數學的相對性一文中寫到:我們拿個放大鏡來看看數軸吧,先看無理數,我們去看л,先找到3這個點,再找到這個點,再繼續下去,我們會發現這個點始終是無法確定的,無理數就象一個不停搖擺的亂動的一個不確定的點,永遠無法精確,而且沒有規律。那麼這個例子怎麼看呢?無理數無疑是無法得到一個完全精確的值的。但我們還是要用到他們,怎麼辦?我們先找參照系,什麼是參照系呢?就是那個來用無理數的人。如果他是一個數學家,專門來計算無理數小數點後N位的人,那麼對精確度的要求就會高一些。如果只是一箇中學生,那麼選取小數點後2~3位就可以了。我在數學的相對性一文中告訴過大家:被認為是絕對精確和絕對真理的數學亂套了,連公理都可以隨便亂編造,那什麼是公理?什麼是真理?回過頭去解釋什麼是1,1就是你認為它是1那就是1,你認為不是,它就不是1。我們畫一條數軸,說1是上面的一個點,你也可以畫一個座標系然後畫一跟線,說:那跟線就是1。總之,數學是相對的,它取決於參照系是什麼東西。在這裡我加上一句:在明確了參照系之後,我們可以進一步確定所需要的精確度,最後得到一個相對於這個參照系的結論。
我在語言的相對性一文中曾經提到這樣一個問題:1、比如有位先生,他這個‘個體’是怎麼界定的,是按形狀,還是按意識表達?從生命的初期來看,他是什麼時候具有獨立‘個體’資格的,最後他又如何喪失這個資格的,屍體還是不是‘他’?
2、他夾了塊豬肉放進嘴裡時,這塊豬肉算不算是‘他’的一部分了?如果不算,什麼時候算?
3、他因故掉了一條腿,他還是不是‘他’?那條掉下來的腿還算不算是‘他’的?如果他的頭和身體的其他部分分離了,並且都還活著,那麼,哪部分是‘他’?
現在我給出回答:比如有位先生,他這個‘個體’是怎麼界定的,是按形狀,還是按意識表達?
假設這位先生出現在一本書裡,對看這本書的人而言(參照系),在確定精確度後,相對於參照系而言是意識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