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水馬龍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體和高校志願者的一片抗議之聲,中國政府也因此介入調查。
僅在最近兩年時間內,陸續發生的國際品牌危機事件可謂層出不窮:亨氏和肯德基的“蘇丹紅一號”、卡夫的“雙重轉基因標準”、強生的“石蠟油”、立頓的“氟化物超標”、高露潔、佳潔士的“三氯生”、雀巢的“碘超標”、博士倫護理液“誘發炎症”以及哈根達斯的“廁所門”、戴爾的“郵件門”、豐田雅閣的“婚禮門”等等,不一而足。而這些國際著名品牌在事件發生之初,往往都採取了矢口否認、迴避問題、推卸責任等錯誤處理方式,對中國的曝光媒體、廣大消費者和相關執法部門態度傲慢、態度消極,等到事情弄到不可收拾,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得不承認責任並採取道歉、退貨、賠償等補救措施。但是,事後的公關策略已經無法完全抹去中國消費者心頭的陰影。
最近的一次網路調查顯示,在這些洋品牌頻遭質量危機之後,有%的被調查者因這些不良事件而對洋品牌的可信度打折扣,還有63%的人認為,洋品牌之所以“完美”是過去中國人在他們頭上罩上了一層光環,因而讓人產生盲目信賴。一位調查者在留言中寫道:這些大品牌從來都是貴得嚇人的價錢,理所當然說自己是最好的品質,所以值最高的價錢。這下子出事了,看他們以後怎麼收場?
不可否認,這些國際品牌在引導中國大眾生活的過程中功不可沒,只是長期以來,只宣傳成功,而回避失敗,它們對中國消費者的不尊重,給人們帶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