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十幾個,甚至幾個。
這些人都是被當成精英來培養,數量少得可憐。每年都沒有超過二十人。
而這不超過二十人的高年紀學生中。其實是兼顧著老師的身份,去教低年紀的人。
是不是發現一個很有趣的事?沒錯。其實根本就沒有老師這個固定職業。
這是會變動的,而且每年都在變動,二年紀的學生教一年紀,等他升到三年紀。就去教二年紀,然後到了畢業,就教高年紀。
而等他把高年紀學生教畢業了,他們就不能繼續教書了,則由他們的學生繼續教。
非常有意思的一個流水線,王揚很喜歡把某些事發展成流水線。
而且這個流水線對於教育來說,確實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那些高年紀的學生去教低年紀的學生。都是精英,本身知識就足夠,最重要的一點,他們在教書的時候。還能順便複習,進一步理解透徹。
每個精英都會經過這麼一個反覆學習的過程,把時間省下來了,把人力省下來了,基礎知識功底也紮實了。
就算是頭牛,估計也能背出abcd了。
怎麼看,這都是一件極好的事,也確實,面對一群腦容量不強,記憶力不好的原始人,只讓他們每天看、背是沒太大用處的。
必須讓他們運用!怎麼運用?
就是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教給別人,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不會學到後面,把前面的忘了。
而另一邊,普通人會不會容易遺忘這些學過的知識呢?
畢竟他們只學兩個月,然後就要等待超過半年的時間。
答案是,不會。
精英教育講究的是抓重點,大浪淘沙,教育精英們是速成,受教育時間短,功課很繁重,接受的知識很多,所以要時常溫習。
普通人不一樣,王揚就沒指望過讓他們搞發明創造,學知識只是為了推廣受教育面積,不會遇到什麼事就迷糊。
他們忘記了就忘記了,沒什麼關係。
可以說,教育制度,其實就是為了選出那麼少數的人,大多數人拿那些知識去,能用在工作上的並不多。
但這種沒有固定老師,而是讓高年紀學生教低年紀學生的辦法,在原始人學習知識上,有很大的好處,可是對於部落的權利地位制度上,卻是個不小的威脅。
一代充當了老師的學生,那個班級的學生,肯定尊敬這個老師。
本來嘛,人之長情,不算大事兒。
但部落的結構實在是複雜,這是一個由王揚生生拉扯起來的社會體系,沒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無異於揠苗助長。
只要是受一定人數尊敬的人,就會成為低階貴族,就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