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4/4頁)
雨霖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正是源自初創企業在尋求企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積極引入外部資本從而導致管理層逐步喪失了對企業的控制力,企業的發展戰略、市場定位、核心業務已經不再受控於企業的初始創業團隊,而由外部資本把控,這使得新浪在發展過程中,管理層不能完全實踐初設的發展目標,而疲於平衡資本各方的利益訴求和因應由於股權過度分散導致的外來資本的襲擊。正是深刻認識到這一點,新浪管理層不斷嘗試回購企業的股權,逐步增強對企業的控制,這一目標在2009年將近年末的時候成為現實,儘管時任新浪CEO的曹國偉並非新浪的初創者,但是作為在新浪成長起來並且對新浪的發展壯大起到極大作用的管理者,曹國偉感受到來自外部資本的覬覦壓力一點不小於任何一位初創者。
在新浪的MBO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曹國偉嫻熟的資本技巧能力和對企業重大決策的掌控能力,他放棄了通行的依靠舉債進行收購的慣例,而是將收購資本一分為三,以相對對等的比例在參與收購的管理層、機構投資者和銀行之間進行分配,而且獲得3家機構投資者共同出資,其獲得的全部股權只佔新浪投資控股的1/3,而銀行借款更是在1年之後便償還本息,從而使得管理層獲得新浪控股近2/3的控股權,形成絕對控股。而在新浪控股全部股本的設計上,也顯現了曹國偉的過人之處,總計億美元的資本收購近560萬股新浪股票,連同之前持有的股票,管理層獲得股票總數將達到新浪發行股份的18%,這一比例足以讓新浪重回管理層所有。
我們所瞭解的管理層收購通常依靠財務槓桿進行,即以收購目標為標的大額舉債進行收購,這種方式大大降低了管理層的收購難度,但是卻為企業日後的經營累計了鉅額的債務本息,一旦企業發展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