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日食向來被視為大凶之兆。
自漢末以來, 近兩百年間, 始終天災人禍不斷。
太和五年天龍食日,不久司馬奕被廢,成為兩晉歷史上第一個被廢的天子。
同年, 南北兩地皆生大災,糧食歉收,朝廷賑濟不及,使得盜匪四起,餓殍遍野。無論建康、長安還是鄴城,日子都不好過。
秦策登基以來, 北方几乎沒有一年風調雨順。
旱災蝗災頻發, 糧食連年歉收乃至絕收, 鼓勵開荒的政策成了擺設。哪怕有土地, 種不出糧食,或是種後沒有收成,對百姓來說都是白搭。
太元六年七月,時隔數年, 天龍食日又生, 民間流言紛起來。
聯絡到今年來的天災人禍, 秦策的名聲再度一落千丈, 長安朝廷眾人都未能倖免。秦璟秦玓等也被連帶,只是沒等流言成風, 已被長安和青州的訊息壓下, 終不成氣候。
各種流言夾雜, 到最後,人們的關注點仍在秦策身上。
朝廷文武心懷忐忑,實在是日食發生得時機太巧,難免會產生聯想。
時人信奉仙家神鬼,豪強官員亦不猛免俗。
為自身安全考量,之前不敢出言之人,此時紛紛上奏,請秦策網開一面,饒唐公洛一條性命。同時,為洗刷天子無德、殘暴之名,當嚴查唐氏全族被害、祠堂被焚之事。
簡言之,流-言成風,不能視而不見。然堵不如殊,莫如承認之前過錯,方能試著挽回民心。
慘案已經發生,秦策身為一國天子,根本脫不開干係。想要挽救名聲,只能將犯事的人推出去,使叛-軍的怒火有個發-洩渠道。
如此行事,可以光明正大推說,上天固然降下懲戒,卻非全部針對天子,更多是警告幾姓豪強,讓憤怒的物件就此轉移。
上表之人越來越多,其中,有真心想救唐公洛一命的,也有渾水摸魚隨大流的。藉機煽風點火,想要報私仇者同樣不少。
隨著幾方同時發力,長安朝廷形成一個聲音:唐公洛不能殺!
秦策每日上朝,不管願不願意,事情都要議上一回。
大勢之下,他想獨斷專行絕不可能。若強行下旨,命秦璟發兵青州,取唐公洛及從者人頭,必會擔上暴君之名,民心喪失殆盡。
然而,讓他就此鬆口,秦策又不甘心。
無論出於什麼原因,唐公洛起兵造反是事實。
如果不加以懲處,是不是會意味著,只要情有可原,造反的人都不會腦袋搬家?
再遇上野心之輩該怎麼辦?
這對統治者來說是大忌!
就在秦策猶豫不定時,一封書信送抵長安。
看到信中內容,秦策滿臉陰沉,眉心皺得能夾死蒼蠅。
原來,朝廷猶豫期間,唐公洛已交出佔據的城池,率心腹和部曲趕往長廣郡。
因做過喬裝改扮,又有百姓掩護,平叛大軍竟然沒能發現。直到他公開露面,秦璟方才寫成書信,身在長安的秦策才得到訊息。
無論其中真假,也不管秦璟是否刻意放人,總之,唐公洛帶人離開,交出叛軍駐守的所有城池,青州戰火漸熄是無可否定的事實。
唐公洛在長廣郡公開露面,放出不忍百姓再遭兵禍,放棄起兵的訊息。並且大張旗鼓讓人給秦璟和長安送信,明言,如能放過三州百姓,他願交出項上人頭。
此舉傳出,唐公洛英雄之名更盛。
不等秦策做出表態,停靠在青州的船隊派出人來,當面表示,如果唐公洛願意,船隊願迎其往建康,並以錢糧贈長安及三州百姓。
救人,贈糧。
兩件事看似毫無關係,仔細想想就會明白,這哪裡是贈糧,分明是要用錢糧換唐公洛一條性命!
桓禕親自出面,更證明訊息確實。
事情一傳十十傳百,眾人口中皆道:長安天子無道昏庸,南邊的天子卻愛惜良才,不惜出錢出糧救一名降將叛將,更不惜揹負狡詐、趁人之危的名聲。
至於唐公洛起兵時打出“投建康”的旗號,直接被眾人忽略。即便有人提起,也僅在小範圍流傳。
三州乃至長安的百姓都以為桓容高義。
相比之下,秦策豈止落了下成,簡直是下下成。
帶兵平叛的秦璟,本當被一同指責,甚至首當其衝。
偏在這時,雁門郡太守挺身而出,歷數秦璟揮師南下的種種,並有幷州和青州名宿耆老現身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