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木木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魏王收到了一封信, 由魯國使者當殿拜會後,交給魏王的, 深刻的表達了魯國的魏太子對魏王這個父親的思念。
魏王自己看了,不能不掉淚。他看完後, 還要傳閱他人。
於是殿上的人都看到了,一個個輪著看了一遍魏太子是如何思念父親的。
殿上的人當然也要跟著感動的。
感動完了,魏王見今天顯然是不能幹正事了,就說有些感傷,要失陪了。眾臣恭送大王后,也都出宮了。
一連幾天,魏王都沒有見人。
當時在殿上的大臣們也很尷尬。
因為魏太子象徵著魏王以前的一樁醜事。
當年魏太后與王后相爭, 太后命人推倒王后輿轎, 致王后傷重而死。在王后死之前,王后宮中的小公子失蹤不見了,而王后面告大王,稱是太后帶走了小公子。
魏王根據王后死前之言, 將太后關在了宮中。太后至死沒有再踏出宮門一步。
彼時, 魏王和大臣都以為小公子已經死了。魏王就痛泣之後,將小公子追為太子後下葬。
不料,就在幾年前,已經長到十歲的小太子回來了!
小太子是由前王舊臣曹大夫的子侄送來,此人名為曹非,他說當時王后求他將尚在襁褓中的小太子送到魯國公主手中,由魯國公主撫養。因為魯國公主與王后乃是不同父的同母姐妹。曹非受王后哀求, 將小太子偷出,挾帶出宮,送到魯國,長到現在才回來。
可小太子已經不認父了,對魏王並沒有絲毫敬意,後來更是逃回了魯國。
可子不孝,父卻要慈。何況其中又有魯國。魏王只能承認小太子的身份,待他卻十足冷淡。
小太子當日回來後居住在王宮深處,十歲上下卻不通詩書禮儀,沒有延請名師,魏王也沒有替小太子引見諸位大臣。
後來小太子逃走,魏王也是事後才現的。直到魯國遣使者送信:使者又是這個曹非;魏王才不得不將小太子託在魯王座下,受其教導。
事到如今,子不子,父不父,已經成了禍患。
親信深知魏王現在是騎虎難下,而且魏王身邊已經有了四個聰明可愛的小公子了。
“他總是要回來的。”親信勸魏王,“大王何必憂愁?他不回來就算了;他要回來,大王要他做足孝子本分,若有一件不成,自可將他的太子之位奪去。”
魏王的眉頭皺成川字,“孤不是擔心太子,是魯國。魯國挾著太子不放,肯定是想對我父子不利的。”
魏王不肯說小太子壞話,說來說去,都是魯國不好。
親信點頭:“魯王陰險狠毒,必取其禍!”
魏王想了想,還不是不得不承認,當年把魏太子送到魯國,雖然有好處,但壞處也越來越大了。
一來,這個太子,是在當時以為他已經死了才立的。既是看在晉國的份上,也是看在其母已死的份上。
之後他把太后關起來也就師出有名了。
而太子未死,這一切就完全不同了。
他並不想要一個有著晉國血統的太子,更別提這個太子還身負殺母之仇,日後他繼位,會不會重提舊事?造成魏國的動盪?這都是隱患。
所以太子回來後,他礙於父子天倫,無法下手殺他,但也一直忽視他。
他逃走,他原本想順理成章的將他的太子之位奪去,不料曹非又跑回來當殿哭訴,叫他無法下手。
畢竟當時王后慘死,太子被迫流落魯國,都是他這個為夫、為父、為王的沒有擔負起責任來。
是他的錯。
如果他再輕易就捨去太子,會令天下人不齒。
魏王是想成就一世無暇之名的。他不想像趙王一樣四下征戰,誇耀武力;也不想跟魯王一樣,自在遊戲。
他想當一個可堪為後世表率的大王。
所以他承認了太子的身份。
但將他託給魯王教養。
他這樣做,是為了趁著太子不在,教匯出一個魏國人人愛戴的兒子,這樣等魯國送回太子之後,兩人相校,魏人自然會選擇他們更熟悉更喜愛的那一個。
他就可以讓人“勸說”這個生長在魯國的太子,讓出太子之位。
在太子離開魏國後,世家不再騷動,也不再有人催他儘快替太子延師,讓太子出閣見人。
他將其他的兒子送給名師教導,慢慢替他們顯名、揚名。
而宮中也不再為這個太子緊張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