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益州是一個多山多嶺地形,大山遍處難有可以立腳之地。多山造就了眾多的山谷,哪怕是當地人都不清楚哪一個穀道能夠暢行,又是哪一個穀道會被阻擋去路。
山是多石的山,許多山的石頭是裸1露在泥土之上,一些石頭甚至看著很大並且奇形怪狀,更有好像稍微一觸碰就會掉下山的巨石,偏偏無論怎麼碰巨石就是掉不下去。
從關中進入關中的路其實還算好走一些,桓溫所率的漢軍計劃中是走秦時開闢的舊道,一路走連雲棧道,另一路走褒斜道。
連雲棧道是秦惠文王嬴姓、趙氏、名駟伐屬時期建立,當時的秦國丞相張儀和秦軍大將司馬錯就是率領秦軍從連雲棧道南下,先入漢中再攻蜀地。
褒斜道早期就存在,到了秦惠文王時期進行一定的擴建和修繕,主持人是當時的秦國丞相張儀,後面還發生一件比較出名的事情,那就是範睢入秦走的就是褒斜道,後面範睢一朝有權就任性還專門對褒斜道進行加工。
不管是連雲棧道還是褒斜道,事實上到了楚漢相爭時期就被燒掉,背景故事可以從“劉邦燒棧道”裡面找,一直是劉邦出川期間棧道才又進行修建,也可以從“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故事裡面尋找到相關資訊。
劉邦成功出川之後,為了聯絡蜀地、巴地、漢中和關中的聯絡,沒有荒廢掉對幾個棧道的維護,
一直是到西晉時期棧道都還能使用,像是李氏成漢、楊氏仇池拉人建國也是借用幾條棧道從關中遷徙人口。
兩路漢軍是在細雨濛濛中出發,全軍身穿蓑衣和頭戴斗笠,士卒的身影從山的這一頭一直連綿到不知道幾座山的那一頭,一路上遭遇棧道斷裂之處還得停下來修復,行軍的速度並不快。
棧道的很多地段就是依靠著懸崖,期間更是有不少的河與溪,稍有不慎不是掉落懸崖就是跌入流水,因為過去狹窄的關係自然不可能驅趕馬車,輜重是由人背和牲畜駝。
兩路漢軍的行軍速度都不快,走了二十多天雙方的前鋒在棧道的交匯點相遇,他們面對的是早就做出防備姿態的李氏成漢守軍。
李氏成漢的第一個固守點就是在連雲棧道和褒斜道的交匯點。棧道到了這裡實際上已經不再是懸崖峭壁或是臨近河、溪,是從高處直接進入谷地,兩邊是青綠色的茂密叢林,谷地看去狹窄且山體看著傾斜度很高,的確是一個固守的好節點。
剛剛到來的漢軍是有四千左右,他們一眼看去看到的是一座用石頭砌成的關城,高度該是有個兩丈左右,看石頭的顏色關城該是修建不久,城頭之上飄揚著李氏成漢的旌旗,站立著密密麻麻計程車兵,耳朵裡聽到的是發顫的羊角吹號聲。
谷地寬度有限,並排而立的人數難以超過一百,那麼也就是說道路一次只允許不超過百人並排衝鋒而上。
不但是顯得狹窄,地面看著也是不平整,眾多大大小小的石塊和細細的石粒堆滿了路面,想要組成嚴密陣型的難度也不是一般的大。
剛從棧道下來的漢軍看去非常疲憊,他們遠遠地停下來,該吃乾糧的吃,該喝水的喝,現場吞嚥聲和喝水的“咕嚕”很頻繁,少不得是有甲冑、盾牌、兵器的磕碰聲。
站在關城之上的守軍,他們看起來要忙碌非常多,大批計程車卒來來回回搬來檑木和石塊,站在女牆邊上的是三個縱隊的弓箭手。
城關後面,喊叫聲和應答聲太多導致聽上去很亂,士卒湊成堆也是一片低聲細語,聲音太多聽著就變成“嗡嗡”的彙集。
“終於來了。”楊續就是李氏成漢這座關城的城尉,他早就得到通知會有漢軍前來,收到訊息的那一刻起就無時無刻不是高度備戰。他站在關城,一手按著腰間的劍柄,另一手按著石頭做的女牆,眼睛看著遠處的漢軍,對自己的副將說:“嚴防死守,不使一個漢卒攀上城頭!”
無名關城有李氏成漢的兩千守軍,之所以是無名的關城,那是不止有這麼一座,後面還有十多個用石頭堆砌起來的關城,只是坐落的地方不相同。
一陣蒼涼的號角聲突然響起,聲音之大可以在山谷中來回響徹。
漢軍有了自己的動作,那是不知道多少漢軍士卒散開進入山林,過了一小會就能看到樹木不斷倒下。
棧道狹窄難以通行,自然不可能攜帶攻城器械,甚至是雲梯之類的東西也帶不了,只能是臨到地頭再動手建造。
不知道多久之後,又是一陣號角聲,製作完畢的登城梯被漢軍士卒帶到最前方,沒等關城這邊的李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