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已經大概摸清楚是什麼個狀況。
現如今的關中,也就長安那邊人口多一些,長安的人口還是近兩年從各處遷徙過來,其餘各郡因為以往連連不斷的戰爭是真正的十室九空。
漢國將長安定為都城之後,先期的官府和軍方是一直號召躲避起來的百姓出山出林,不能說沒有效果,只是效果非常有限。
沒遇到戰爭的時候,人們並不會留在原地,是察覺到戰爭即將爆發就會拖家帶口躲到山林。那麼一躲,許多人就斷了訊息,可能是死在遷徙途中,又可能是根本不知道外面的時局改變,導致明明戰爭都結束數十年,新的國家走入自己認為的盛世,可各地還是會有官府上報增添剛剛走出山林的人口。
有那麼一個明顯的例子,劉邦在楚漢爭雄中獲得最終勝利,他建立了大漢,又有子孫開創文景之治,可是到劉徹當政時期為了向匈奴進行報復之戰需要增加人口,官府和民間的遊俠就不斷深入山林,總是能夠抓捕相當數量的野人出來。
從劉邦建國,再到劉徹要對匈奴開戰,歷時六七十年還能從山林弄出那麼多的人口,可以想象戰爭爆發時期有多少人躲了進去。
官方的戶籍是對百姓按照人頭進行登記,通常還得是八歲開始登記,並不是剛出生就進行登記。那是因為嬰兒極容易出現夭折。
沒有被官府進行登記的人口是隱戶,也被稱作野人,中原王朝對隱戶和野人並不講人性,也就是律法什麼的不保護隱戶和野人,殺死隱戶和野人並不算犯法,那是不管隱戶還是野人都沒有為國家繳納一丁丁點的賦稅。
任何一個剛剛開國的王朝,都會想盡辦法強迫或是吸引躲藏起來的人口出來,是為國家增加賦稅的來源,也是增加兵源的一種手段。
劉彥建立的漢國就在做歷朝歷代都會做的事情,用盡方法將躲起來的百姓找出來,使他們從真正意義上成為國家的一份子。
全國各地每天都在增漲人口,有些地方增漲得多,有些地方則會顯得非常少,關中各郡就屬於少的那一部分。
“還是得從各地遷徙人口過來。”紀昌直言不諱地說:“大漢既然定都關中,關中人口多寡關乎大漢的穩定。”
說白了還是一種強幹弱枝的做法,不止是都城長安要有足夠多的人口,連帶直隸也是越多人越好,一旦需要兵源的時候是越多越好,最好能夠形成對其餘區域的全面壓制。
關中各郡幾乎都沒人了,東漢西北區域中葉到後期一直有羌亂,漢人的數量是一減再減,到東末年更是乾脆失去對西北的控制,不管是曹魏還是等司馬一家子建立晉國,西北的控制權事實上就沒有回到中樞的手中,棲息在這一片土地上的漢人成為極少數,倒是羌人和氐人的數量一再增加。
太久遠的就不說了,就說七年前冉閔在關中建立冉氏秦國,他們建國之後第一件乾的事情就是拉丁擴軍,隨後與石碣趙國狠狠地幹了幾場,後面更是和羌人和氐人一再殺來殺去,一直到冉閔幹出舉國歸附劉彥的事情之前,關中的漢人死了和找不到的不算,活著的跟遷徙出去的僅是剩下二十萬不到。
漢國重新控制關中之後,第一次進行人口登記,人口僅是可憐巴巴的十二萬,其中還不知道有多少是羌人和氐人進行冒充,後面的數年間一再增加,到元朔六年關中有登記在冊的人口是三十多萬。
今年是元朔八年,不算剛剛遷徙過來的那些,所謂八百里秦川的總人口只有接近四十萬的人口數量,可見是地廣人稀到何等的地步。
大秦沒有一統六國時期,關中長期是有四百萬左右的人口,以當時的一些官方記載,四百萬人也還有相當多的地方沒有利用起來。
“整個關中,可徵召兵源應當不低於三十萬。”紀昌是從長遠上來進行考慮,講的是中樞可就近徵召兵源的重要性:“如此才能稱得上是穩如泰山。”
一個國家的中樞必定是要能對各個地方形成壓制,才能最大程度地震懾各地方不搞事情,任何一個國家和任何一個民族都會有相關的考慮,與信不信任除中樞直轄之外的行政區沒多大關係,純粹就是一種穩妥的國策。
“以十戶養一兵來算……”蔡優很快就計算出來:“便是三百萬戶。”
一戶就是一個家庭,每一個家庭的成員數量並不固定,有的可能是隻有夫妻兩人,有的可能是父、母、夫、妻再加上數量不等的子女,普通家庭的成員數量其實有限。那是西漢時期的“分家”制度早就形成,除家庭長男之外,其餘男丁成年併成親之後是自立出去。但也僅是普通家庭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