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榮譽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個民族的文化和傳統就是保證能否傳承下去的基礎,要是文化和傳統消失了,就算是血統依然還在,可是沒有了文化和傳統又與被滅族有什麼區別?

消滅一個民族很難從身體上進行滅絕,也從來都沒有從肉體上滅絕一個民族的事例。

從文化上消滅一個民族的例子卻是不要太多,諸夏文明就是吞併了相當多的異族得到壯大,許多異族儘管血液裡流的是他們祖先的鮮血,可是不管從精神還是思想、文化,其實都是消失了。

諸夏文明融合異族的同時,會留下一些有益處的精神或是思想。乃至於是諸夏文明武力虛弱被滅國之後,也會因為本身是高等文明反過來融合掉低等文明的異族。

當武力不強盛的時候,剩下的真的只有文化和傳統才使淪陷的民族得到拯救,不但是諸夏文明這樣,其實世界上的很多民族也是這樣重新屹立起來,比如早就被羅馬征服的希臘文明。

一個堅信自己的文化為高等的民族很難輕易地被消滅,哪怕是有黑暗期也會相當短暫,那是一種文化所帶來的不屈和反抗、自立的精神在支撐著,涅火重生之後還會迎來新一輪的高速發展期。

漢人的文化和傳統在胡虜統治階段遭到前所未有的壓制和破壞,等待重新屹立起來之後,他們對文化和傳統是一種比往常更加重視的高度。畢竟只有經歷過才會知道什麼是意味著什麼,失去了才會更加懂得珍惜。

“每歲皆是如此嗎?”

“不嘗得知。”

並不是每一年的冬至節大宴都會邀請民間人士,前些時候在臨淄是邀請年紀大的長者一同赴宴,劉彥將行政中心轉到襄國之後就沒有了類似的舉動,中間有兩年只是君臣自己樂呵。

節日中君臣進行飲宴邀請長者是諸夏文明一種尊老的傳統。這種傳統是從西漢開始,歷朝歷代只要是諸夏後裔作為統治者,皆是會在隆重的節日邀請民間的長者一同赴宴。會從西漢開始有這種傳統,是漢室“以孝治天下”的理念,上了一定歲數的老人有諸多特權也是從西漢伊始。

在胡人的思想觀念裡,老人沒有半點需要尊重的地方。從他們在遭遇災害時的選擇就能夠看得出來,白災發生之後到了取捨的時候,老人需要出去自生自滅,哪怕是抱團取暖也會是老弱待在最外圍,核心位置相反是最強壯的那一批人。發生在諸夏文明的時候,會是強壯的人待在最外圍,相反是老弱會被保護在核心位置。這個就是民族思想的最不相同之處。

紀昌作為丞相今年也邀請了關中六十歲以上的長者與宴,就是數量跟在臨淄的時候相比少了很多。

四十六位長者被安排在殿中明顯的位置,看排位還比百官更靠近劉彥所在的區域。這個就是漢國表現出來的一種態度,將會延續諸夏的傳統,將尊老貫徹下去。

往年也會唱《鹿鳴》,卻不是由王子和眾多二代來唱,是安排了歌者。

今年安排劉慎出來領唱有特殊含義,明年末新長安就會建城,百官與百姓等待許久的劉彥登基儀式將會舉辦。劉彥還是大王的時候,關於繼承人的確認雖然急迫卻能等待,可是登基稱帝之後關於選擇太子將會變得迫切。

諸夏文明在先漢之前就沒有立長不立幼和傳嫡不傳庶的傳統,比如春秋戰國的各諸侯選擇繼承人是選擇立賢不立長,那是大爭之世的國家每時每刻都在面臨生死存亡,選擇統治者當然是要選厲害的繼承人,由蠢貨在繼任統治者地位無疑會讓國家分分鐘被滅。

立長不立幼和傳嫡不傳庶的傳統(規則)什麼時候出現其實很難說清楚,有一種說法是在劉徹的“推恩令”下達之後被延伸出來的一種規則。

事實上立長不立幼和傳嫡不傳庶的傳統之所以會出現,是諸夏文明開始走向穩定之後,對外擴張的慾望不強,統治者並不需要多麼聰明,只要能夠“守家”就算是完成責任。在讀書人完全崛起之後,他們甚至希望統治者就是一個傻子,治理國家的事交給讀書人就好了,統治者最好當個泥塑。

必須說的是,讀書人全面崛起的並掌控朝政的時候,通常就是國家最混亂的時刻,他們會形成各種派系進行鬥爭(黨爭),也經常是為了達到鬥爭的勝利不折手段,致使國家變得混亂的同時消耗國力,導致國家不是內部不斷起義有了朝代更替,就是異族入侵進行滅亡。

“想來,太子便是嫡長慎了。”

“自當如此!”

“嫡長慎可有座師?”

“這個……”

都不是傻子,莊嚴場合劉慎特別出場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道祖

道祖

快樂的悲劇
凝聚真龍血脈,攪動七界風雲!……非洪荒,慢熱流。……
仙俠 連載 1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