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敵國)殺進來,然後人頭滾滾的畫面並不會得到改變。
紀昌愣了那麼一下。他並不認為自己是個黃老學說信徒,甚至可以說是哪個學派的信徒都不是。
長久的執政經驗早就讓紀昌明白一個道理,想要治理好一個國家,單獨任何一個學派的知識和思想都不足夠,應該是集合百家的優點,再用實際主義來進行判斷,什麼時候的哪個環境適合哪個學說的治理方式就使用什麼。
“那就是雜家。”劉彥表示自己還是有讀書的,尤其是登基之後看了不少百家學說:“雜家就是毀在呂不韋手裡了,要不然……”
所謂雜家便是“兼儒墨,合名法”為特點,強調“於百家之道無不貫通”這一特點。說白了就是集合百家之長。
呂不韋作為雜家一代領袖,不是他治國方面失敗,是政治鬥爭上面的失敗。
歷史只是著重記載了始皇帝的橫掃八荒六合,忽略了前幾代的先王的累積,更被忽視的是呂不韋作為丞相時期的那些成就。
要是將贏異人的那些年,再看看嬴政沒掌權之前的秦國是什麼樣,會發現在呂不韋的理政之下,秦國是不但統合和梳理了軍政,國帑以及糧秣也是得到最大的累積,要不然國家沒有錢和缺乏糧食,嬴政怎麼去啟動一統之戰?
雜家?紀昌之前還沒有想過這個,被劉彥一提之下,他認為從學派定義上面自己還真的是一個雜家。
“不過大漢現在不去區分什麼學派了,沒有什麼家,有的只是漢學。”劉彥是將這一件事情當成終身大事在做:“朕從未想過重啟百家爭鳴。學派?後面就會成為學閥,然後因為出身的不同被打上標籤,為了爭鬥而爭鬥,爆發黨爭。”
紀昌繼續沉默。以他的眼界能聽得懂劉彥在說什麼,就是因為聽懂了才會沉默。
“有一個漢學便足夠了。”劉彥爽朗地笑了一下:“大漢之學說。”
紀昌在沉默中想的是,歷來皇權對學識只能辦到引導,甚至很多時候是連引導都做不到,當代的那些知識分子會配合劉彥整合所有學說一統成為漢學嗎?
劉彥似乎是從紀昌的表情猜出是在想什麼,說道:“他們要是不配合,朕就能做到不任用。都說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他們學了卻難以用自己的才識去獲得,會甘心?除了一些腦子不太正常的頑固之輩,有知識的人……尤其是所謂的大家,還是很識相的。”
紀昌無言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