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榮譽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紀昌從元朔六年就履任丞相一職,到元朔十三年漢帝國才進行改制,之前已經當了七年的丞相,要是沒有出現改制的話,他是應該從丞相職位上退下來,可能是榮養,也可能是調入少府或皇城擔任某一些榮譽官職,真沒可能是在丞相位置上老死。

已經當了那麼多年的文官第一人,紀昌自認能夠拿得出手的成績並不多,將人口普查定為三年一次為永例是一個,村寨成鎮算是一個。還有什麼?修路是可以算在名下,但那其實是軍方的功勞。

紀昌最為遺憾的是在他當任丞相的時候,漢帝國內部的民生沒有得到他想要的發展,不說如漢文帝時期,怎麼也要有呂后當時的模樣,可是並沒有。

漢帝國與之前的王朝不一樣的,丞相併不是百官之首,只是文官之首。武官第一人是太尉,等於是文武的職權從一開始就進行了分割,誰都別想去佔誰的便宜,更別提干涉誰。

要是漢帝國會進入內政發展期,紀昌還是非常樂意主導內閣,問題是國家又進入到戰爭狀態。這一次戰爭的規模會遠超之前,所謂的戰時內閣肯定又是一個為軍方任勞任怨,甚至是需要為軍方擦屁股的存在。

“唔?”劉彥看出了紀昌的態度,說不上有什麼怒意,他剛才還沒來得及點名,就沒再開那個口,扯了幾句其它的話,才說道:“既是戰時內閣,便由軍方出人吧。”

紀昌胸口一悶,一口老血差點就噴出去。

“陛下?”桑虞笑呵呵地說:“轉入文職的那幾位日思夜想重新帶兵。”

“……”劉彥當然知道這件事情,他還親自聽那些人請求過,暫時沒有做出決議,不過還是傾向於讓那些重新回去帶兵,嘴上卻說:“人才,朕何其缺也。”

戰亂之世,哪怕是有人才基本上也是以懂得戰爭的居多,碰上能夠處理內政,甚至是能將內政處理很好的人,幾乎就是撞大運。

容易出擅長內政人才的不會是當前這個時代,原因不是劉彥不去重視或挖掘,是中原才被胡虜肆虐多久,沒有所謂的盛世,也就沒有讀書的空間,沒有這個空間怎麼去產生內政方面的人才。

文職方面的人才,莫不是需要有足夠的知識累積,可不像武人有一身好的體魄那麼容易,腦力方面的運動永遠比肌肉要困難得多。

亂世最容易出的是猛將,而猛將不用有多少知識,只需要敢打敢拼便足夠了。

縱觀所有歷朝歷代的開國之初,除非是上一個朝代有過極度的輝煌,下一個朝代又願意接納那些降臣,還肯給予那些降臣高位,要不然人才斷層是必然的事情。

三位大臣乾脆沒話說了,對於治理一個國家的統治者來說,人才是永遠不嫌多的。

其實劉彥現在還是能夠找到不少擅長處理內政的人才,就是那些原先的門閥和世家組成的所謂士族。

早早投效劉彥的那批士族,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位置。一些原先矯情或是死硬的人,不說劉彥願不願意用吧,便是他願意接納,朝中的牴觸力量也會是非常強大。

作為失敗了又強硬的那一方,他們便是後面死命的跪舔,新的朝廷也必然不會進行接納,不單純是權利被分薄的事情,是關於對勝利定義的嚴肅性。

簡單地來說,要是失敗了不需要承受代價,那麼究竟是有沒有獲取勝利?

勝利的那一方,接納失敗者之後,還是來多少就接受多少,統治班子究竟是換了沒有?打得屍山血海到底是為哪般。

革命之花總是需要有鮮血去澆灌,劉彥是用桓溫做刀子狠狠地對南方放了一次血,但是沒有將那些門閥和世家全部滅掉已經算是仁慈。

畢竟從因果的角度來講,北方的漢人差點一度滅絕,鍋叩到南方這些所謂士族的腦袋上絕對沒錯,哪有北方漢人都快被殺絕了,作為始作俑者的南逃士族不需要付出應有的代價?

現在漢帝國的中低層官員其實並不缺,再怎麼劉彥也搞了近十來年的基礎教育。

雖然說從起初階段到元朔十七年只是十三年的時間,獲得教育的人還是有那麼一批,他們接受的是近似於現代的填鴨教育,就是那種流水線生產一般,識字又被普及了基礎,可是想要更近一步卻需要再進修,才會產生高尖端人才的教育方式。

識字就代表能夠看得懂公文,目前這個時代能做到這個,基本上就等於有了當官的資本。

劉彥是在元朔十一年才開的太學,也就是漢帝國的最高學府,錄取的學生之中,僅有兩成不到是從基礎教育中出來的人,其餘基本是原先家族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道祖

道祖

快樂的悲劇
凝聚真龍血脈,攪動七界風雲!……非洪荒,慢熱流。……
仙俠 連載 1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