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令夕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姒啟名正言順地坐上王位,成為夏王朝的第二任王。
《古本竹書紀年》說:“益幹啟位,啟殺之。”意思是說伯益想佔居王位,姒啟便發兵把他打敗,奪回了王位。這裡的“殺”字不是殺死的意思,應該解釋成###或征討。對於姒啟稱王,史書上頗有微詞,說他是恃勇奪位大逆不道。其實,這筆賬也不能全算在姒啟身上,如果沒有他父親生前的精心策劃,他怎麼可能奪取王位呢?說到底還是大禹根本就沒想把天下讓給別人。
姒啟即位後,以辛丑年(前2060)為帝啟元年。
—————————————————————————————————————
姒啟是在舊都陽城(今河南鄭州登封市)匆匆即位的,即位後不久,他便提出要把王城遷到黃河以北的安邑(今山西運城市夏縣西北),理由是:舊都陽城雖然富庶,從戰略角度上看,遠不如安邑。安邑地勢高,環境好,都城堅固,易守難攻;而陽城地勢偏低,城牆低矮損毀嚴重,一旦發生戰爭,很容易被敵人攻破。
但是朝中的多數大臣都不贊成遷都,他們認為:陽城地處中原,土地肥沃,人民富庶,是興旺發達的風水寶地,立都於此是上應天心,下和民意,是最佳的選擇。城牆低矮可以加高,城牆破損嚴重可以重修,根本沒必要遷都。
姒啟心裡明白,這些人之所以反對遷都,主要的還是出於私心,因為他們的房屋、財產和土地都在這裡,他們怎麼能捨得離開呢?因此,遷都這件事,絕不能聽他們的。
於是,姒啟不顧群臣阻攔,強行下令把國都遷到安邑。凡是不願遷都的大臣,一律免去官爵,降為平民,不再享受貴族的待遇。那些大臣們雖然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