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3/4頁)
吹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母的言傳身教是兒女品行的根基。美國心理學家哈里森曾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童年時期記錄在大腦中的是“父母意識”。意思是說父母的言談與行為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一切,包括孩子的行為、意識、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言行不一致,這勢必會阻礙孩子優良品德的培養和塑造。孩子是聰明而敏感的。例如,如果父母嗜好打牌,又對小孩說打牌不好,不能打,這樣的教育是沒有用的;父母坐在電視機前一看就是三四個小時,卻把孩子反鎖在另一間屋子裡,嚴令其用心做功課,刻苦讀書,這樣的教育很可能就成為一句空話;父母對孩子再三強調過馬路要走斑馬線,不闖紅燈,但父母本人在過馬路時由於性子急,不走斑馬線,闖紅燈,在孩子的潛意識中也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孩子的安全就沒有了保證。正如俄國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你不要認為,只有當你和兒童談話,對他們教導什麼或指示什麼的時候,你才是對他進行教育。你怎樣和別人談話,怎樣談論別人;你怎樣歡喜、怎樣悲傷;你怎樣對待朋友,怎樣對待敵人;你怎樣笑,怎樣閱讀——所有這些對於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意義。”
著名作家巴金曾說:“父母的榜樣力量非常大。在我小時候,父母脾氣都好,從未打罵過孩子。想來想去,我想不出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壞的東西。今天有些年輕的父母高興時把孩子當作‘小皇帝’、‘小公主’,動了氣就打罵不休。過不了多久,他們的壞脾氣全讓孩子學到了,孩子們只會學長輩們做出來的行為,不會學他們嘴裡講的道理和心裡想的理想。”
父母對孩子進行苦口婆心的教育,自己卻不帶頭遵守,教育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相反,如果父母言行一致,就會給孩子以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會贏得孩子的信賴與尊敬。例如,為了讓孩子專心學習,父母也經常專心地看書。孩子看到父母這樣,自己也會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學習。又如,父母平時為孩子的爺爺奶奶倒茶、遞拖鞋,關心體貼,孩子也會學父母的樣去孝敬老人。
國外權威的兒童教育家經過長期觀察得出這樣的結論: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行為比言語要重要得多。我國也早就有身教勝於言傳之說,不過,這一點遠未能被廣大父母所接受。在許多家庭,仍然對孩子說得多,自己示範得少,忽略了榜樣在家庭中的力量。
俗話說“正人先正己”,這話同樣適用於家庭教育。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不妨先進行一下自我檢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時時嚴格要求自己,以自身的言行的巨大教育力量影響孩子。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要做到。例如,要求孩子和同學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家長自己首先要與鄰里和睦相處,友好往來,不在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計較。
父母要明確地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在子女的監督之下的,要知道,你今天表現出的行為方式,第二天你的子女可能就會表現出來,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應儘可能地表現出優秀的行為,使子女對父母充滿信心,永遠將父母當作自己最可依靠和最可信賴的人。惟有這樣,你的教育才會有最好的效果。 。 想看書來
第六章 規範孩子的行為習慣(11)
家教故事
曾參是孔子的學生,他在教育子女時,不僅嚴格要求孩子,對自己也是以身作則。
有一天,曾參的妻子要外出辦事。在一旁玩耍的兒子,趕忙跑上前去,扯著母親的衣襟,又哭又鬧,吵著也要去。曾參的妻子怕年幼的兒子走不動路,不願意帶他。可是又被兒子纏得沒有辦法,只好哄孩子說:“好孩子,你還小,留在家裡好好聽話。等我回來,我把咱家那頭肥豬殺了給你吃。”
兒子一聽止住了哭聲,眨了眨眼睛,認真地問:“是真的嗎?”母親只得點了點頭。兒子的臉上露出了微笑,蹦跳著跑到一邊玩去了。這一切,都被站在旁邊的曾參看在眼裡了。
曾參的妻子從街上回到家裡,只見曾參正拿著繩子捆家裡的肥豬,身旁還放著一把殺豬的刀子。妻子一見慌了,急忙上前拉住曾參,著急地說:“你這是瘋了,我剛才是被兒子纏得沒有辦法了,才故意哄哄他,只不過是說著玩的,你怎麼當起真來了?”
曾參嚴肅地說:“你做母親的,不能欺騙孩子。小孩子啥也不懂,只會學著父母的樣子,聽從父母的訓教。今天,你說不算,答應孩子的事不去做,哄騙了孩子,就是教孩子也去講假話,去欺騙人。做母親的欺騙兒子,兒子覺得母親的話不可信,以後即使再對他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