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精湛的雕工,趙清茹覺著也不虧。當然,若真是“寸檀寸金”的紫檀木,就更好了。
趙清茹拿不準的,其實是另外一件,就是那捲明顯是贗品的畫卷,唐寅的《秋風紈扇圖》。之所以說說明顯是贗品,主要是那作品作者籤的是“唐演”,畫卷印章也就一個,畫卷中的美人一看就是位唐朝大美人,好是豐滿。
且不說趙清茹原就在魔都博物館隔著幾米遠曾經見過《秋風紈扇圖》真跡,光是衝著以上明顯破綻,趙清茹就隱隱覺著裡頭很有問題。畫面的意境,秋風瑟瑟,一種莫名的悲涼蕭條之感,可畫中美人卻很是豐滿富態,讓人怎麼瞧著怎麼喜感。最關鍵的一點,即便真是後人臨摹的贗品,也不至於將唐伯虎的名字寫錯吧。
所以,當初趙清茹在瞧見這幅字畫後,一個非常大膽的假設,這畫不會是真跡,然後讓人動了點手腳吧。
趙清茹隱約記得,古人作畫書寫書法,尤其那些個名家,一般都自己在家裱。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宣紙吸墨後容易透染,幾乎每一層都能透染到作品。一副字畫,遇到裱畫高手,將宣紙這麼一層層揭層,上頭的墨跡即便會變淡,回頭再在筆墨淺淡處用筆墨重描一遍,就神不知鬼不覺地一分二,分四……將作品給偷了。
趙清茹沒有那神不知鬼不覺的偷畫本領,甚至都沒親自裝裱過一件作品。但自家外公好歹寫得一手好字,裝裱過的書法即便沒上千應該也有上百了。再者也收藏了不少古玩字畫,在鑑賞方面總歸比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