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火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東方文化強於意會,感性思維豐富。各有優劣。歌德說得好,知識分子的任務是要推動文化大同,而不是用一種文化去排斥另一種文化。
郭敬明 文學史避不開我(1)
郭敬明獨家專訪:
“當我紅了這麼多年,請你不要再忽視我”
小時候。他的媽媽在銀行工作,因為多給客戶一百元,而被罰了賠償,並且額外扣了一百塊工資。他說,媽媽為此流了兩個晚上的眼淚,那個時候她的月工資只有一百二十塊。
在他大概七歲的時候,爸爸買了人生裡第一件有牌子的襯衣。花了不小的一筆錢,“但是爸爸笑得很開心,他站在鏡子面前,轉來轉去地看著鏡子裡氣宇軒昂的自己。”
這些事情,讓他意識到,“這些都是和錢有關係的,錢帶來開心和傷心。”
後來,他長大了,透過寫作,開始過上體面的生活。但是,各種爭議隨之而來,有人說:“他的錢還不是我們買書給他的錢!他拽個屁啊!要是沒有我們買他的書,餓死他!他能穿名牌麼?真是對他失望!”這些話同樣讓他失望。
他說,“似乎我並沒有辛苦地寫作,只是在白白接受他們的施捨,他們給我的錢。好像他們並不是心甘情願地購買圖書,而是我拿刀逼著他們買一樣。”在和媽媽通電話時,他媽媽義憤填膺:“你不要理睬他們。你光明正大地賺錢,你不偷不搶,憑什麼做其他行業的人賺錢是天經地義,而你辛苦地寫書給他們看,編雜誌給他們看,還要受他們的侮辱?!”
這位年僅25歲的年輕人有著多種身份,偶像作家、公司老闆、雜誌主編……讓人驚訝的是,每一樣他都做得非同一般,並且在這些身份之間,切換自如,遊刃有餘。然而,大家看到的多是他風光和時尚的一面,常常忽略其背後的努力和艱辛。
現在,他坐在我們面前,袒露內心世界,對於一些和他有關的熱點話題也首次作出回應。
“他比新聞聯播的影響力還大”
吳懷堯:今年除了主編雜誌,你還推出了被媒體視為轉型之作的《小時代》,借用的資訊概念,以自己主編的《最小說》為陣地,採用連載方式拉近了與年輕讀者的距離,併為今後每年一部的序列做了伏筆。相比之前的作品,這次你想突破什麼?
郭敬明:每一本書我都想去做新鮮的東西,每一本書我都想要不一樣的感覺,這一本書我是希望給讀者一種跨媒體的閱讀感覺。
吳懷堯:能解釋下,什麼是跨媒體的閱讀感覺?
郭敬明:比如在看這部小說的時候,讀者腦海裡全部是電視劇的節奏和畫面。我在描寫的時候,也是按照電視劇的節奏來,我甚至會把配樂都描寫出來。每一集是固定的容量,固定的時間長度,跟現實生活中的時間是同步的,所以大家才會有這麼強烈的感覺,看小說像看電視劇一樣,我覺得大家之所以能這麼講,就證明我在實際上是成功的,聽到這樣的反饋還是很開心的,因為我的實驗被大家感受到了,至少大家會說像是在看美劇。
郭敬明 文學史避不開我(2)
吳懷堯:我曾經問過你一個問題,在和朋友相處時,你最看中他們的什麼品質,你說“努力和勤奮,為了自己的理想而竭盡全力”,由人及己,說說你自己的理想。
郭敬明:我覺得寫作的理想,我大部分都完成了,成為一個作家,出版自己的書,受到讀者的喜愛,我大部分都做到了,可能沒有做到的就是拿一個矛盾文學獎,我覺得那太遙遠。另外一個方面,我在經營自己的公司,我希望自己是一個作家的同時是一個優秀的出版人。我的公司成立兩年了,明年就是第三年,在這期間,我做了很多的準備,包括《最小說》的不斷變化以及明年的大改版。如果談到真正的理想,我希望在青春文學,或者是青春文化、青少年文化這一塊,涉足的領域會越來越多,而不簡單是郭敬明編了一本雜誌而已。
吳懷堯:在作家和商人中間,你更偏向於哪種角色?
郭敬明:作家和商人我沒有完全把它們對立起來,當書籍還擺在書店裡販賣的一天,當書本背後依然標註著定價的一天,作品就依然還是一種商品,商品只有被購買了,才具有價值。否則,標榜得再厲害的作品,失去了購買力,就什麼都不是。當然你可以認為精英文化永遠都是小眾的東西。但是,能被小眾購買,也是價值。對我自己而言,成為一個優秀商人也是我從小的一個夢想,因為我小時候就對金融、文化產業鏈很有興趣,當我自己可以從事相關行業的時候,就希望我在這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