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火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堯:您這個文化穆斯林最初的漢語文學教育是怎麼得來的呢?
沙葉新:我們家裡開炒貨店呀,瓜子、花生米,需要用舊書紙來包瓜子、花生米。這些包炒貨的舊書,有很多經典,記得有《魯迅自選集》、《巴金自選集》和好多現代作家的作品,有葉聖陶、沈從文、落花生、鄭振鐸、郭沫若、丁玲、冰心、盧隱的作品。我是來者不拒、囫圇吞棗、生吞活剝、似懂非懂。好多現代文學的名著我都是那個時候在我們家炒貨店裡閱讀的,所以我現在我一看到書就聞到瓜子、花生米的味兒,大概這也是兒時記憶的一種延續。我就是在瓜子、花生的香味中接受文學啟蒙的。
作家沒有良心不可能寫出好作品
吳懷堯:後來是什麼時候什麼原因促使您正式開始文學創作?
沙葉新:高二時我們語文教師是安徽人,姓武,叫武酉山。他的語文課教得好,非常生動,他總是飽含感情地把中國文學特別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崇高和美好很生動地傳達給我們,使我覺得我做箇中國人,特別特別幸福,因為我們有如此豐厚的中國古典文學的遺產,供我們享用,給我們薰陶,滋養我們,豐富我們,讓我們智慧和文明起來。
當時我們班上有兩個同學,都比我大一點。一個叫王善繼,王善繼稿子寫好了,寄到北京的《人民文學》,當時是最高最權威的文學刊物,不但發表了,而且還獲得了全國兒童文學的一等獎。獎金五百元!1956年啊,您們算算現在值多少錢!現在我們稿費實在太低了。另外一個王立信同學也愛寫稿子,他在上海的《少年文藝》發表過一兩篇小說。大家都是同學,為什麼您能寫我就不能寫? 我也得試試啊!我也開始寫。我也寫了一篇小說,發在《雨花》的前身《江蘇文藝》上,那是我的處女作。後來還寫了兩首短詩,發在上海的《萌芽》,現在還有這個雜誌。發表時我16 歲,不,15歲吧。第一首是情詩。那時的中學生不像現在早熟,那時怎麼都熟不起來。雖然是情詩,自己實在是情竇未開。現在想想很可笑,悔其少作。可那時還不知天地厚,覺得我要做個作家,甚至已經是個作家了。誰會想到作家這條路是如此地艱難,需要付出一生的努力。 。。
沙葉新 我天下無敵(5)
吳懷堯:您最初接觸的文藝作品是小說,最初寫的也是小說,後來進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後,怎麼就嗖的一下轉到戲劇創作上去了?大學期間,您的閱讀胃口和創作情況如何?
沙葉新:進了大學,我比較用功,特別喜歡中國古典文學。在大學二年級吧,我又開始發表小說。我連續在《萌芽》上發表兩篇短篇,都上了頭條,編輯部還加了編者按,這在當時有點了不得,轟動師大校園,至少轟動了中文系。那時我很自信,我想我肯定將來是作家了,現在是準作家了。大學畢業前夕,周揚到上海來考查上海的戲劇。上海有十大劇種,淮劇呀、話劇呀、歌劇呀、滑稽戲呀等等。他發現劇團的編劇,很多都是舊時代過來的,沒經過專業訓練,文學素養和編劇知識都較差。有些老劇團都根本沒劇本的,叫幕表制,到上場前,把大致劇情寫好,貼在後臺,都是很簡單的,比如誰上場,什麼規定情境,公園呀還是家裡。然後是所謂的劇情:什麼一男一女呀,數年不見,訴說衷腸,或萍水相逢,一見鍾情,最後或相擁接吻,或再約佳期,諸如此類,然後您上臺去表演。這樣的編劇水平當然不符合時代發展需要。於是當年決定,在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學院和復旦大學三所大學的中文系裡,挑選一些業務尖子保送到上海戲劇學院辦的戲曲創作研究班去深造。我就在那做研究生。大學畢業分配我到文化局,說我有一點理論思維,就分到文化局的理論什麼什麼室。
吳懷堯:生活就像一場電影,當下一個鏡頭呈現在我們面前,您已經是上海藝術劇院的一員,開始從事專業創作了,這中間的切換是如何實現的?
沙葉新:我的恩師黃佐臨先生從文化局把我要了回來,要到他領導的上海人民藝術劇院來。這位老專家就改變了我的道路。我就開始從事專業創作了。*以前,我寫了一個戲,叫《一分錢》。黃佐臨先生導演,莫大的榮耀。就那麼一個小小獨幕戲呀,這麼個大導演親自導演!這個戲有不少趣味性的東西,比如在舞臺上變魔術呀,這在以往話劇舞臺上是沒有的。黃佐臨非常喜歡這個劇本,他說我寫得非常俏。俏皮的俏。猶有花枝俏的俏。他還對我說:小沙啊,你有本錢了,不過這個本錢不大,只有一分錢 。既肯定了我,又叫我不要驕傲。
吳懷堯:您的主要劇作都是70年代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