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病。其實這是不對的,養生可以防病,但不能說養生就是治病。而且不要用自己所學到的關於所謂養生的一點皮毛或一些形而下的東西,來治療你身體上的一些疾病,這顯然是不對的。
如今養生已經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一個焦點,懂點養生是必要的。但是存在一種什麼現象呢?我可以說一個例子,我曾經遇到過這麼一位老者,大概七十多歲。他自己從市場上買了一本關於養生的書,然後按照養生書上所說的方法,結合他本人所表現出來的一些症狀,去敲打他自己的腎腧穴。結果出現什麼狀況呢?敲打的後果就是這位老者尿血了。至於說他這種情況是不是敲打經絡不好,我們在這裡暫且不提,只是說千萬不要拿著某條養生的方法給你自己胡亂治病。
還有我周圍的很多朋友跟我說,“你爺爺和你父親都是名醫,你們家一定有什麼祖傳秘方,只要把這些方子拿出來,我們就可以養生了。”我就跟他們說這種概念是錯誤的,至少在我們家沒有一張秘方,所有的方子全是公開的。而且還得因人而異。說到秘方,比如說“不龜手”,它是一個用於外科的防凍的方子,但是就中醫而言,它又是一個針對內科把人作為一個整體來看的概念。這就追究到中醫的秘方,也就是因人、因地、因時制宜,即辨證施治,因人而異。因此中醫秘方的精髓就應該體現在兩個字上——變化。
txt小說上傳分享
3、通宵打麻將,吃啥都沒用
●通宵打麻將,吃啥都沒用
我周圍的很多朋友跟我說,“你爺爺和你父親都是名醫,你們家一定有什麼祖傳秘方,只要把這些方子拿出來,我們就可以養生了。”我就跟他們說這種概念是錯誤的,至少在我們家沒有一張秘方,所有的方子全是公開的。而且還得因人而異。說到秘方,比如說“不龜手”,它是一個用於外科的防凍的方子,但是就中醫而言,它又是一個針對內科把人作為一個整體來看的概念。這就追究到中醫的秘方,也就是因人、因地、因時制宜,即辨證施治,因人而異。因此中醫秘方的精髓就應該體現在兩個字上——變化。
我跟父親曾經在臨床上給我們共和國的一個元勳看過病。因為他找我父親看病已經有30年之久了,所以知道他有多種疾病纏身,而且身體始終不是很健康。但是就是在這麼一個身體狀況下,這位領導活到了91歲的高壽。這是什麼原因呢?是不是因為他工作壓力比我們小呢?這顯然不是。那是不是他吃的非常好呢?據我所知也不是這樣,因為我跟父親去他們家的時候,看到他吃的基本都是粗茶淡飯,跟普通人吃的也差不多。那為什麼他能夠活到如此高的年齡呢?究其原因實際上就是他講究規律,這也是我們中醫經常提到的, “三分藥,七分養”。
說到“三分藥,七分養”,這個“養”字應該說就是養生,就是在這種大的概念中的一個環節。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情,有兩個相同的患者,有著相同的年齡和相同的體質,找的醫生也相同,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兩個人得到的結果卻是截然不同。為什麼呢?舉個例子來說,我曾經遇到過一個糖尿病的患者,他說他一開始吃藥很管用,到後來就慢慢沒用了。是什麼原因呢?在我跟他的接觸過程中跟他聊起他的生活起居,得知他這個人有個特別不好的習慣,就是愛打麻將,而且打起麻將來睡覺都顧不上,最長連續打了40個鐘頭。我就跟他說,“你這樣的生活習慣,這樣的生活規律,吃什麼藥都沒用。”這也就解釋了上面所提出的疑惑,即“三分藥,七分養”。
可以看出,這個“養”在生活中是至關重要的。剛才還談到了變化,為什麼要變呢?因為時代在變,氣候在變,我們人的體質結構、飲食結構也都在變,實際上中醫也是一個在變化中不斷尋求規律的一門學科。因為無論是養,還是治,還是防,都應該要因人、因地、因時制宜,這是中醫養生的一個非常精髓的基本原則。
4、禿頂的罪魁禍首極有可能就是冬蟲夏草
把治病和養生混為一談是相當危險的,病了就得去醫院看。山裡人心態更加平和貼近自然,所以相較城裡人自然活的更長一些;缺什麼補什麼,一味跟潮流亂吃,小心身體受不了……
●城裡人生活比不過山裡人?
當前養生已經成為整個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一方面是我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的提高,物質產品極大豐富;另一方面來看,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已經把養生當作一種精神方面的追求。但是就當前養生的情形來說又是一種什麼狀況呢?
我曾經遇到過這麼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