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書。這時日子以來,奚家印書坊的規模已經越辦越大,所印書籍除了經、史等前賢大作之外,今人的詩文集也是比較常見,更有一些搜尋而得的古書雜篇等,都一一出版。因此盧鴻閒居無事,便時時手攜一卷,自得其樂。
此時已經是年節了,如春聯福字等,已經是非常流行,各處可見。由於范陽這幾年來大興義學,讀書地兒郎極多,因此便是平常人家,也多買了紅紙,要自家學生來寫對聯、福字,貼在門外。雖然自家孩子書法比上不外邊買來的漂亮,但為人父母的,能將自家孩子寫地字貼出來,看著總是更順眼,更是無比自豪。
年時拜年自然是少不了地,今年范陽城中拜年時所贈禮品,忽然多了各色文房物品及書籍等物。蓋因這幾年來,各類精品書籍及文房被各權貴世家所重,常有饋贈。受此影響,以文房及書籍為禮物地風俗也逐漸流行起來。雖然尋常人家,買不起那些貴重之物,但這兩年來,各文房作坊及印書坊推出的東西檔次越來越豐富。便如文房,既有千金難求地上等極品,也不乏物美價廉的普通用品。花不了幾十文,便能買上一套不錯的文房用品,過年時給家中有上學孩子的親朋作禮品,既喜慶,又說著好聽。因此這些成套的文房,賣得極火。
不只是范陽。這兩年除了盧家外,其他各大世家也紛紛仿效建立書院,興建義學。而義學在朝廷的推動及一些有眼光的富商贊助下,在各地逐漸出現。雖然比照范陽地方還差得甚遠,但聲勢已然不小。此時大唐立國已經有二十餘年,國力日強。因此朝廷也漸有餘力,推廣義學,為貧窮家孩子啟蒙,以廣文化。
范陽出產的文房及書籍等物,因為價格低得令人難以置信,因此幾乎遍佈天下。尤其是那元書紙、兼毫筆與石油墨,家境不是很富裕的人家,也多有用得起的,天下學子,因此受益者不可計數。
盧鴻自然並沒有覺察到自己當時半有心、半無意地做法,居然使得大唐文化流被更廣。他現在除了讀書,這些文房自然也是日日把玩,因為他的新婚妻子鄭柔對此極是熱衷。
鄭柔出身詩禮之家,自小與文房相伴,只是未曾想過文房還有這些趣味。先時雖然知道盧鴻對此精研,也看過盧鴻所編的《硯譜》一書,但瞭解也還有限。此時嫁與盧鴻,朝夕相處,更得以親鑑諸名品文房之具,一時沉迷不已。尤其各作坊在她與盧鴻成親時精製的文房,自然少不了會有她一份。這些精緻的筆墨等物,著實令鄭柔愛不釋手。
如紙坊所出的精製箋,除了各種顏色齊全外,還都套印了圖案,如梅蘭繡菊、各色紋飾等等,極為精美。除了這些精製賀箋,紙坊日常出的紙品種也極多,除了生熟白紙,還有那灑金燙金、水紋瓦當等等品種。不管是書寫小字還是書寫對聯,都各有適用的。
墨坊則是做了一套“喜上梅梢”套墨來,其上一枝紅梅,兩隻喜鵲,按奚老大的說法,就是要個喜慶。因此做的套墨,除了上品松煙油煙,還專有硃砂墨,放在精製的錦盒中。這套墨只怕是世間出量最少的墨了。如紙筆等至少盧家鄭家人還有至親可得的,這套墨卻只作了兩套,成品後墨模便即毀去。因此天下只此兩套,再無他人可見。
但唯獨硯,卻是無人相送。按奚老大的說法,天下制硯,無出盧鴻之右者。他更嘿嘿笑著道:“雖然在下手工拙劣,不過先時已經親手製硯相贈,獻醜就只一次,心意到了就行了。”
經他一說,盧鴻與鄭柔才想起那件易水紫翠石鴛鴦硯來,一時都忍不住笑了。
第十章 瓦當硯
奚老大走後,鄭柔才輕聲對盧鴻道:“鴻哥,那件,現在何處?”
他二人成親之後,鄭柔動靜均禮法甚多,見面必要立起稱禮,說話定要口道“妾身”,就算盧鴻給她遞個東西,也要鄭重其事地道“謝過郎君”。盧鴻本是個隨便的人,一時覺得很不適應。只是不管他怎麼說,鄭柔只是微笑不語,之後依然故我,令盧鴻無計可施。
只是這“郎君”的稱呼,實在令盧鴻感覺彆扭。反覆說了多少次,最後鄭柔才退了一步,無人之時,便如前以“鴻哥”相稱,總算讓盧鴻耳朵覺得舒服了一些。
聽鄭柔問起來,盧鴻不由也笑了。那件硯當時沒送出去,便又帶了回來,一直藏在箱子之中。今日見鄭柔問起,便讓小翠快些找了出來。
小翠本來是自小服侍盧鴻的丫環。一般若是不出意外,少爺的人生第一次,大多便是要交待於此的。這些年小翠模樣長得開了,雖然稱不上極品美人,但模樣甜美,喜眉笑眼的,看著很帶人緣。只是盧鴻總覺得自打小就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