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4/4頁)
飄雪的季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一開始就著手建立起移民新秩序。在動員發動期間,移民們就進行了街道規劃,劃分宅地,打井壘牆,分田承包。一切有條不紊,秩序井然。
1984年8月19日,規模最大曆時最長的一次返庫發生了。八縣上百個鄉的安置區內,移民們僅留下老幼看家,8000多青壯年男女參加了返庫。
返庫的情形在《渭南移民志》中是這樣記載的:
1984年“五一”前,移民組織百輛拖拉機、千人**團準備赴省**,圍坐陝西省委省政府。後經多方做工作,才未成行。此後,移民還組織10多人赴省、地、縣**。同時,這年秋季,移民經醞釀串連,召開會議,總結以往返庫失敗的經驗教訓,改組領導機構,成立了非法民間組織“返庫種地生產自救指揮部”。在所謂“返庫種地生產自救指揮部”的組織下,籌糧助款,協調步調,統一口號。一面組織**,一面進行返庫。同年8月,澄城、白水、富平、合陽、渭南、臨潼、大荔等縣千餘名移民在朝邑、華陽庫區建立三個聚居點,挖井3眼,搭庵棚296個,規劃街道18條,劃分莊基450戶,打牆500餘堵,蓋草房70多間,搶種土地6000餘畝,形成定居態勢。這次移民返庫組織更為嚴密,態度更加堅決,聲稱“政府要強制我們回安置區,除非抬幾口棺材來!”直到1985年春節前,仍有七八百人滯留庫區。春節過後,移民返庫**又起,最多時在庫人數達9000多人,後經渭南地委、行署和各縣主要領導帶隊抽調大批幹部傳達中央《關於陝西省三門峽庫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