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瑤銑老師也說,華嶽搭戲,是才情相若共同提升。——這真是知人論世。
不過上昆的戲,常有個毛病,喜歡改動經典,動機當然是好的,也有時代的限制,但是反而不如人意,真難為那些一流的演員。而《玉簪記》實在是個大大的例外,改編的好,表演的好,服裝好,佈景好,難怪華嶽憑著它拿了梅花獎,因為它完美無缺啊。
《玉簪記》明清兩代的版本與流傳:
《玉簪記》自問世以來,明清兩代刻本不少。這些版本多分藏各處,或流落海外,得見非易。文獻記載中有以下版本:
明萬曆間繼志齋刻本,二卷,國圖藏。插圖見周蕪《中國版畫史圖錄》《金陵古版畫》。《古本戲曲叢刊初集》據之影印,1956年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黃裳校注本即以此本為底本,用汲古閣刻《六十種曲》本為校本,插圖亦採自此本。黃裳在後記中提到“這裡用的底本即是繼志齋本。因為它是較早的、近於原本的一個本子。其他的一些明本,都是極難得見、幾乎是孤本的秘笈的本子,無從一一借校,現在就用汲古閣本進行校勘。因為汲古閣本在明代諸本刊行最晚,是經過一些細密的校訂後後的比較完整的本子。”可見《玉簪記》明代諸刻本流傳稀少之一斑。
明萬曆間文林閣刻本,二卷。與鄙藏本同版。民國時藏北平圖書館,於四九年與中央圖書館書齊攜至臺灣,藏於臺灣“中央圖書館”,後轉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即當今海內外公藏著錄唯一的一部。見臺灣“中央圖書館”善本特藏書目。
明萬曆間長春堂刻本,二卷,傅惜華舊藏,今歸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又見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圖書館。插圖見傅惜華《中國古典文學版畫選集》。
明萬曆間刻白綿紙印本,二卷,首標作:《三會貞文庵玉簪記》,藏者未詳。
明萬曆間世德堂刻本,二卷,日本長澤規矩也(注一)藏。長澤規矩也上世紀二十年代來中國訪書,以五十圓的價格購於琉璃廠路南“保古齋”。購前書曾為徐森玉、趙萬里看過,二人均有意購藏,尚在偕價中,售者私下為多賣錢,被長澤氏捷足先登,致事後誤傳搶了趙氏的書,起了齷齪,長澤請了橋本向徐森玉解釋也無濟於事。見長澤規矩也文《中華民國書林一瞥》。
明萬曆間黃德時還雅齋刻本,二卷,白綿紙印本,鄭振鐸舊藏,現藏國圖。鄭氏得此書頗費曲折,前後歷時達三十年,得後曾為之作長跋。附錄於後,可見鄭振鐸先生愛書之真性情。見《西諦書話》。
明萬曆間蕭騰鴻刻本,二卷,傅惜華舊藏,今歸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插圖見傅惜華《中國古典文學版畫選集》。
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觀化軒刻本,二卷,上海圖書館藏。見周蕪《徽派版畫史論集》。
明末新都青藜館刻李卓吾評本,前南洋中學藏。
明崇禎間蘇州寧致堂刻本,二卷,日本宮內省圖書寮藏,此本收入《傳奇四十種》內。
明末汲古閣原刻初印本,二卷。封面題作:“玉簪記定本”。
汲古閣刻《六十種曲》所收本。題:《重校玉簪記》,系重刊萬曆間文林閣刻本,首葉題:“繡刻玉簪記定本”,無圖。
明刻清印本《新刻重會女貞觀玉簪記大全》,二卷,上海圖書館藏。
清康熙間內府抄本,二卷,國圖藏,殘存下卷。
清乾隆十年(1745)抄本,懷寧曹氏舊藏,今歸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
清乾隆間修文堂輯印《**同春》所收本,二卷,據蕭騰鴻本重印,國圖、北京大學圖書館均藏。
附:國圖藏黃德時還雅齋本鄭振鐸書跋。
新鐫女貞觀重會玉簪記二卷明高濂撰明刊本二冊
當我第一次見到這部書的時候離開現在將近三十年了。那時,趙斐雲將赴寧波訪書,馬隅卿恰好閒居在家鄉,斐雲約我同行,我少年好事,一諾無辭。海上颶風適大作,不能作海行,乃經杭州、紹興,乘大汽車達寧波。我們住在隅卿老宅的東廂,晝夜豪談。謀登天一閣不得,則訪書於馮孟顓、朱酇卿、孫祥熊三家。孟顓、酇卿皆盡出所有,以資探討。孫君獨吝,遲遲乃出明藍格抄本《錄鬼簿》後附有續編者,及明白綿紙刻本《女貞觀重會玉簪記》二書。二書出,他書皆黯然失色。我們相顧動容,細細翻閱數過,於《玉簪記》的插圖,尤為欣賞不已,然終不得不捧書還之。獨於《錄鬼簿》則不忍一釋手,以其中的戲劇資料均為第一手的,少縱即逝。乃向主人力請一假,約以次日歸趙。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