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後,多以十兩銀子一冊售給他們的洋主顧。所以,王頌蔚在《送黃公度隨使英法》一詩的注中說:“《大典》今存翰林院者,……傳聞英人購去,儲博物院。”並在詩中發出“頃聞倫敦城,稿尚盈兩屋”的慨嘆。;
光緒元年(1875),翰林院中的《大典》只剩下不及5000冊。光緒二年(1876),《大典》只剩下3000餘冊。光緒十二年(1886),繆荃孫在翰林院敬一亭中親手翻閱過的《大典》即有九百餘冊。光緒十八年(1892),翰林院中的《大典》仍存有八百七十冊,因為《翰林院舊書目錄》下冊明確載有:“《永樂大典》,存八百七十本。”光緒二十年(1894),《大典》也大約還有八百餘冊,因為翁同龢其時在翰林院中翻閱了此書。
老佟不知道從哪兒打探到的訊息,從圍攻使館區開始,就在翰林院附近轉悠。看見翰林院裡官吏逃走一空,便找了輛大車,招呼老趙、老鄭一塊兒,偷偷地往家裡運書。兩三天內,足足運了十幾車,堆滿了三大間屋子。不知是老佟使了錢,還是良心發現,圍攻人員對於老佟的這種偷執行為保持了默許的行為。
光緒二十六年6月23日,清軍和義和團為了攻擊使館,採用了火攻之術,喪心病狂地放火焚燒作為英國使館北面屏障的翰林院。這明顯是有預謀的,因為當時正颳著清涼的北風,火焰被颳得越來越逼近使館的建築物。於此同時,進攻者與防守者進行了一場頑強的戰鬥,一直持續到傍晚。英國公使館一方面是為了解救自己,一方面是搶救圖書,積極出動人員救活。而火焰在傍晚時才被撲滅下去,但在未撲滅之前,構成翰林院四分之三以上房屋的廟宇、考場、藏書室等已被焚燬。
就在當天,老佟、老趙、老鄭三人又拖著大車,趕到翰林院。那時候,已經開始放火,翰林院火焰四起。這對老佟他們的偷運沒有造成任何影響。老佟作為管家,安排老趙、老鄭往家運,自己從院子裡往外搬書。老佟輕車熟路地溜進院裡,找到藏書室,急急忙忙地往外搬書。上午,已經運回了兩趟。老佟看火勢太大,連中午飯都沒顧上吃,催促著趕快搬運。
當時,兩軍正在交火,作為主攻場所的翰林院內彈如雨下。就在搬書的時候,一顆流彈擊中了老佟。等老趙、老鄭拉車回來的時候,老佟斜倚在書堆邊,已經息了氣,半邊書堆都被染紅了……
聽完,孫元起淚如雨下,又想起了最初在馬神廟的時光:
罵他是日本人,他一窩脖子,慢條斯理的說:“日本人?咱可不稀罕!咱可是正經八百的旗人。”
當時自己無處住宿的時候,逮住他的時候,他厲聲尖叫:“殺人啦——救命哪——!”
請老頭兒買東西的時候,他說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咱老佟也是一號兒,絕不做那昧心的事兒!”
在逛大柵欄的時候,他在熟人面前豎著大拇哥炫耀:“孫先生的學識,那是數——這個!”
……
過了半晌,孫元起站起來,對老趙、老鄭說:“走,看看老佟運回來的書!”
老趙、老鄭應了一聲,前頭領路。
路上,孫元起突然問道:“老佟的後事怎麼辦的?佟家的三個小子呢?”
“老佟不是有個侄子在京師大學堂當門房麼?鬧拳匪的時候,來我們這兒住了幾天。後來看一時半會兒消弭不下去,就回鄉下了。誰想到,沒幾天,老佟就過去了!當時亂糟糟的,也不敢出門,只好定了副壽木,先入殮了。幸好老佟的孫子景聖在,禮數倒不缺。年頭裡的時候,老佟的侄子進京接孩子回家過年,順便探探口風,才知道老佟已經過世半年了。僱了車,把老佟給接了回去,算是入土為安了!”說到這兒,老鄭嘆口氣,“老佟,好人哪!”
“可不是咋地!”老趙介面道,“年前,老佟侄子來接孩子的時候,我們就跟他說好了:老佟是府上的人,這三個孩子也是他帶過來上學的。所以,來年三個孩子還要送過來。這是逝者的遺願,我們不能違背。以後孫先生從國外回來了,也會這麼講。年後,他們又把孩子送過來,還帶了不少東西。我們都沒要。”
“嗯,你們做得非常好。”孫元點頭,“下回老佟家再來人,告訴他們,我們這裡缺人,讓他們家過來一個,也好有個照應。”
老趙、老鄭連連點頭,表示記下了。
說話間,已經到了屋前。老鄭上去開啟門,就見滿滿五六間屋子裡都是書,各種都有。
孫元起說:“你們先去忙吧,我在這裡看看。”
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