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問題,您也做出瞭解答。但該理論還是存在一些困難,就好比您給我們的電報中所說,慣性系無法定義、萬有引力定律寫不進相對論體系框架等。我們希望您能講解一下。”
孫元起聽著米列娃的講述,不覺想起面前這位女子的傳奇一生。
米列娃·瑪麗克(milevamari?),一位偉大的賢妻良母,一個聰明才智可以媲美居里母女的科學家,一個隱藏於幕後的諾貝爾獲得者,一位悲劇性的人物。
她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出生在匈牙利塞爾維亞的一個富農家庭,從小聰明好學。中學畢業後,父母將她送到瑞士的一所女子學院深造。要知道,19世紀末的女大學生,堪稱是鳳毛麟角,無一不是精英中的精英,比如居里夫人。
因為女學生不能參加考試,她轉學來到蘇黎世,先是報名學醫,但隨後就改變了主意,到蘇黎世聯邦理工學校(即現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學習物理學和數學。當年進入蘇黎世聯邦理工學校1897級學習理論物理的學生共有5個,其中一個就是愛因斯坦,而米列娃是唯一的一個女生。
她聰明過人,天性沉默,單純樸實,還有著動聽的聲音。雖然因小時候膝關節結核,留下了腿瘸的後遺症。但米列娃內在的氣質深深地吸引了愛因斯坦,讓令他忽略了她外表的缺陷。——當然,惡意的揣測就是,理工學校的女生實在是太少了。不是有句俗語麼,“當兵整三年,母豬變貂蟬”。——總之,在愛因斯坦**辣的情書攻勢下,兩人很快就墜入了愛河。
熱烈的愛情使得米列娃荒疏了學業。1900年畢業時,愛因斯坦的考試以中等水平透過,米列娃卻掛起了紅燈。正在她準備參加補考,一件始料未及的事情發生了:她懷孕了。
在當時的情況下,未婚先孕,就意味著愛因斯坦的前途成為泡影。米列娃毅然回到父母身邊,在那裡生下了女兒,取名麗瑟爾。這個孩子生下來就不健全,估計是患有精神障礙。此後,沒有人知道這個孩子的情況,她也許是死了,也許是被別人收養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愛因斯坦從未見過自己的這個女兒。
後來,愛因斯坦不顧家庭的反對,與米列娃正式結婚。為了婚姻和愛情,也是為了愛因斯坦的事業,婚後的米列娃幾乎完全放棄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包攬全部的家務活。為了掙錢補貼家用,甚至她還辦了一個大學生家庭旅店。當1905年,愛因斯坦一口氣發表了5篇重要科學論文時,米列娃驕傲地告訴女朋友說:“我們完成了一項重要的工作,它能讓我丈夫一舉成名!”
然而,好景不長。不久,愛因斯坦與其他女人的桃色新聞四處傳播。1916年,愛因斯坦寫信給米列娃要求離婚。這一訊息對於當時身體和經濟均陷入困境的米列娃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但是,她沒有別的選擇。1919年,米列娃同意離婚,但她提出要分一部分諾貝爾獎金。1921年,當愛因斯坦拿到獎金後,確實付給了她一些,但她到底得到多少錢,迄今仍是一個謎。後世的物理史學家經常爭論,懷疑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觀點一部分來自於米列娃。至少從愛因斯坦分給她諾貝爾獎金的舉動來看,米列娃對狹義相對論確實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這是毋庸置疑的。
一切人世間的幸福皆離米列娃而去。她住在瑞士,照顧自己患有精神病的兒子愛德華,幾乎過著隱居的生活。為了給兒子治病,她幾乎花光了全部積蓄,後來,只能靠教鋼琴維持生計。1948年,米列娃死於一次中風,之前她已經處在絕望的半身癱瘓中。隨後,被埋在蘇黎世一個沒有任何記號的墳墓中……;
說話間,愛因斯坦從樓上拿下了一摞資料,裡面除了《science》刊登《論動體的電動力學以及質量與能量的關係》的那本週刊,還有另外幾本刊登孫元起論文的雜誌,以及一些他自己的手稿。
整個下午,孫元起和愛因斯坦、米列娃在客廳裡,就狹義相對論中存在的問題展開熱烈的討論。很多時候,是兩人問,孫元起答。孫元起知道的,自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知道的,則大多數是狹義相對論本身就存在的缺陷。薇拉客串聽眾,偶爾起身準備茶水糕點。
待到夕陽西下,倦鳥歸巢,孫元起才起身告辭。臨行前,孫元起向愛因斯坦提出兩個請求:
第一,自然是邀請他寫篇論文,德文也行,英文就最好了。雖然《經世大學學報》是中文的,但有英語論文也不影響,大不了孫元起自己動手,在前面加一箇中文摘要。
第二,誠摯邀請米列娃到物理傳習所(iprt)工作。這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