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辦法,需要談校拿出方案後,敞人才能給您準確答覆。”。令日本公使尷尬的原因,是在本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十七期畢業時候,中國的蔣百里獲得了步兵科的第一名,這讓外表高傲內心自卑的日本人感到莫大的恥辱。為了避免以後再次出現這種情況,傷害大和民族脆弱的玻璃心,日本政府決定:以後中國留學生單獨編隊。據一此不正規的傳聞,當日的情形是這樣的: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宣佈畢業生的名次是從前向後的,唸的第一個名字就是“蔣方震”……當時九期步兵科畢業生有日本人三百餘人,中國留學生四名,泰國等國留學生若干名,就這樣,第一名被中國留學生蔣方震(即蔣百里)拿了,天皇的賜刀當然也歸中國了。日本士官普遍感到面子上難以忍受。誰知接著宣佈第二名,還是中國人,這第二名就是後來從雲南起兵反袁的風流將軍蔡鋒。這樣引起的騷動更厲害了。
於是宣佈第三名之前,日本方面先槍查一下不幸,這次的結果還是中國人!名叫張孝準。日本士官學校的畢業釋出官是伏見宮親王,惶恐之下感覺無法向天皇交待,臨時從後面換了一今日本學生作第三名,想想前四名日本人不過半也尷尬,又增加了一今日本學生作第四名,於是張孝誰得了第五。
增加的兩今日本人是誰呢?一個名叫荒木貞夫,後來的日本陸軍大將,陸相,甲級戰犯:一個名叫真崎甚三郎,後來的臺灣總督,陸軍大將,二二六事變的幕後黑手。
此外,這一期裡面的日本畢業生還包括如下名字:小磯國昭,本莊繁,松井石根,阿部信行…………堪稱日本陸軍的一代精英,皆慘敗於蔣百里、蔡鏢之手。
從此以後,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規定中國留學生必須與日本學生分開授課,以免同樣場面重演。
以上傳聞,當然是以訛傳訛了。實際情形是,蔣百里1904年入學,應該是17期:而蔡鍔是1904年畢業回國,應該是16期,兩個)人並不是同一期!而且陸士優等生的賞賜品一開始是望遠鏡,後來換成了銀表,沒說有賜刀!事實上,只有陸軍大學前六名畢業生才有天皇賜刀,號稱“軍刀組”……而陸大報考資格,需要陸士前20%的成績,在部隊兩年以上經歷,未滿3。歲的中、大尉軍官。中國人不可能在日本軍隊服役2年以上,最多隻能是旁聽或訪問,所以中國沒有哪個真是日本陸軍大學畢業的。
再者,荒木貞夫、真崎甚三郎、本莊繁、松井石根、阿部信行是陸士第九期,小礬國昭則是陸士第十二期的,根本不可能是蔣百里的同學。真正和蔣百里同窗的日軍著名將領,有東條英機大將、後宮淳大將、前田利為大將、飯田貞固中將、莜冢義男中將、鈴木重康中將、巖松義雄中將等人。
“而且””內田康哉頓了頓,“恐怕貴校推薦的學生,還沒有經過正規的軍事訓練吧?”。
孫元起聞言點點頭:像趙景行這種參加學校裡面的軍訓,確實算不上是正規。
內田康哉道:“這樣的話,不如暫時先進入東京振武學校,那是一所日本陸軍參謀本部所屬、專為中國陸軍留學生開辦的預科軍事學校。等畢業後,先下部隊見習,然後再正式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裡學習。您看如何?”。
東京振武學校創辦於1900年,原名成城學校,1903年改名振武學校,開辦到1914年。該校畢業生人才濟濟,對中國近代歷史產生重要影響。蔣介石1910年冬天從振武學校畢業,見習期間分配到北海道新偶縣高田鎮的13野炮聯隊,主要工作是:餵馬。;
日本公使的話非常符合實際,由不得孫元起不答應。
見孫元起面色和緩,內田又說道:“敞人已經和陸軍參謀本部商議好了,在與貴校合作期間,將每年特許4人進入振武學校,成績合格者直接保送陸軍士官學校學習。”。
兩下接著商定了一些細節問題,內田康哉才起身告辭離去。
孫元起先前沒有得到肯定答案,就沒有把這事兒告訴趙景行,如今已有了眉目,便讓人把他喚來。過了一會兒,渾身泥土、滿臉汗水的趙景行推門而入,朗聲問道:“先生,您找我?”。
看他渾身髒兮兮的,孫元起不禁皺起眉頭:“你這是幹嘛去了?怎麼弄成這樣!”。�1�7
“嘿嘿,和那幫保安比賽匍匐前進來著。”。趙景行傻笑著撓撓頭,旋即囑咐道:“先生,你可別告訴我爹啊!他要知道,又得抽我了。”。
隨著學校招生規模擴大,校內貴重物品增多,保密和巡守的需求日益迫切,這兩年保安隊伍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