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哀求,乾淨利落地賜給了他一個逃跑的機會。
這是武昌起義取得勝利後的第一天,城內局勢還沒有穩定下來,其中第八鎮步軍第十五協第三十標的三百餘名滿族士兵便逃到了蛇山藏匿起來。
為什麼他們要藏匿呢?我們還要從革命的起源說起。
自從清朝建立,滿漢隔閡就是橫亙在朝野心頭的一根巨刺,時時作痛。儘管各位皇帝高喊“滿漢一家”,但實際生活中滿族人享有種種特權、朝廷對於漢族人嚴加防範,卻是大家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所以每次出現爆發起義,口號裡總少不了“驅除韃虜”“反清復明”的身影。隨著時間流逝,這道隔閡不是漸漸泯滅,而是越來越大。
尤其到了晚近,民族主義浪潮席捲整個中國,在某些別有用心的人群運作下,像《揚州十日記》、《嘉定屠城紀略》、《江上遺聞》之類描述清初滿人屠殺漢人的圖書在國內廣為傳播,青年學生讀過之後無不義憤填膺,就像現今愛國志士發怒起來要核平東京、殺盡倭奴一樣,他們也恨不得把國內滿人全度滌盪乾淨。
孫中山的革命思想也正是從這一點出發,而且因勢利導,利用青年人的熱血大肆宣揚種族主義。無論是1894年成立的興中會,還是1905年組建的同盟會,綱領前兩條都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然後才輪到“創立合眾政府”或“建立民國”,充分說明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首先是民族革命,然後才能說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或許孫中山有自己的苦衷,形勢逼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