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甚至現場首飛總指揮還綜合考慮了首飛機的輕載狀態,再次將戰機的起飛距離進行了估算,萬無一失之後,就只等順利首飛。
千算萬算,首飛的過程中也是什麼可能都會發生,比如這一次,伴隨著飛行員將節流閥推到預定位置,飛機按計劃是可以平穩的從觀禮臺前面滑過,之後再順利起飛。但時間剛過去不久,座艙中的飛行員已經感覺到飛機現在有些不聽指揮,似乎機頭已經抑制不住要有抬頭趨勢。
這就有點尷尬了,計劃中的飛行是應該優雅、緩慢地從觀禮臺滑過之後再起飛,但現在坐下這戰機,怎麼突然就如此家桀驁?感受到那股來自戰機翼下的強大力量,再看著前面馬上就要到的觀禮臺,是時候做決定了。
飛行員都已經能夠感覺到飛機的前輪開始若有若無地飄起來,是到了起飛決斷時刻,絕對不能猶豫!也不管觀禮臺的嘉賓會是神馬錶情,首飛中的試飛員有絕對的權利來駕駛飛機,只要飛行安全就好。
平常的起飛,戰機到了起飛速度之後,會有一個拉起的動作,但這一次不一樣,試飛員並沒有拉起,戰機就已經小角度脫離跑道,在距離地面五米的高度,戰機從觀禮臺前面平滑地掠過。
“報告,戰機最低起飛速度預算錯誤,我機提前進入起飛階段,完畢!”
都不用飛行員報告,現場總指揮就已經發現了這一情況,當真是讓人哭笑不得,飛機起飛所需的速度居然比預計還要慢一些,這意味著什麼?
這明擺著就是中四的設計太優秀,整機升力係數要遠高於設計中的整機升力係數,這就證明戰機的氣動設計是非常成功的,是超出了預定的要求,這是一個讓人心驚動魄地驚喜。
“收到,具體原因我們會馬上進行分析,現在首飛工作繼續進行,完畢!”
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這才是高大上
飛機的首飛就是一次儀式性的事件,只要能夠順利起飛,這差不多就算是完成了三分之一的任務進度,而這次中四的起飛雖然經歷了一段小插曲,但其本質是沒有問題,起飛的過程是成功的。
說起來,這次首飛機雖然是“拼拼湊湊”,甚至整個航電系統都是從殲18上面移植過來,但客觀地說,這一套航電系統其實也足夠先進了,這年頭就算是頂尖的f…22戰鬥機,其航電顯示佈局不也是一平三下的傳統設計?和現在殲18、中四的航電相比起來,實際上還真就沒有拉出跨代差距。
因此,中四的首飛機,應該算是少有能夠裝配上完整的航電系統的首飛機,要知道,其它型號的軍用飛機在首飛的時候,還真沒有幾個是擁有了完整的航電系統,大都是隻要是能夠滿足飛行需要就行。
航電系統相對成熟,飛行員首飛的時候就要更加放心一些,成熟可靠的航電系統能夠讓飛行員對整個戰機的運轉情況更加清楚,顯示更加直觀地感知,更何況這次首飛在地面保障方面,也不再是以往那樣簡單。
地面首飛指揮測控中心出現,讓這次中四的首飛和以往的飛機首飛有了天壤之別,和傳統的軍用戰鬥機飛行測試相比,這次是有了很大的提高,至少在地面保障上,洪都這邊建設的飛行測控中甚至是類似後世航天指揮測控中心的存在。
整個飛行測控中心能夠實時接收試飛機上面各種感測器測得的飛行資料,並透過測控中心的超級計算機實現資料分析,幾乎能實時將飛機的各項飛行引數模擬出來,並投放在測控中心的大螢幕當中,這也讓測控中心的所有人都能看到模擬的首飛機3d動畫飛行狀態,這絕對是一次巨大地進步。
在以往,要想看到戰機的3d飛行動畫模擬,那就必須是戰機降落之後,手動提取飛機的飛引數據,並且對飛引數據進行處理之後才能夠得到計算機模擬的3d飛行資料,而現在能夠在飛機飛行中就實時模擬,這在以往幾乎是想都不敢想。
這一切都是技術進步和成噸資金砸出去之後所帶來的質變,中四飛引數據在以往,那是很難在錄入儲存的時候又實時傳送出來,就算能夠傳送資料,在傳輸方面也是極大的問題,而這一次,則是透過伴飛的特種飛機mpc…75做訊號中繼來實現資料傳輸效率放大,以此加速傳輸速度。
當然,由mpc…75所改裝的特種測控機,其本身也攜帶有大量的資料監控載荷,在伴飛的過程中,也能夠監控到中四大量的飛行資料,以此作為中四本身感測器資料的補充。
大螢幕所展示的首飛機3d飛行動畫模擬,能夠清楚、直觀地展現出戰機的飛行姿態資料,但是這還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