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電視臺《新聞聯播》、《法治線上》、《經濟半小時》、《今日說法》等欄目和《人民日報》等平面媒體競相報道過的真實故事。
深圳和香港之間有一條鐵絲網,鐵絲網兩側50 米範圍被劃為禁區,任何人不得進入。正因為如此,為走私分子提供了走私便利。禁區內的部分土地,允許種蔬菜或其他作物,耕種人員持有深圳市公安局簽發的耕作證出入,走私分子趁機誘惑他們,攜帶走私物品,賺取費用。
2005 年4 月3 日,蔡某(女,40 歲) 持深圳市公安局簽發的耕作證,從羅湖橋耕作通道入境時,經海關查驗,從其隨身攜帶的編織袋內,查獲電腦記憶體條1 500 根、IC 晶片100 000 粒,案值人民幣32萬。蔡某稱,為收取200 元港幣帶工費,幫人攜帶入境。
此外,走私分子還利用禁區做手腳,白天,香港方面的走私分子將私貨運到深港邊界區靠香港的新界、打鼓嶺、沙頭角的荒郊野外,夜晚,國內走私分子趁著夜色,進入深港邊界區後,再將私貨運入地道,或直接搬運私貨翻越鐵絲網,運入深圳。
偷越深港邊界線走私多發生在深夜,隱蔽性強。走私分子透過地道、排汙管道,從地下穿越深港邊界線,進入邊界區內走私;或利用夜色掩護,翻越鐵絲網,進入深港交界結合處後,多人以接力方式傳遞搬運,迅速將私貨運入。2004 年4 月14 日,鄧某等7 人從深圳市蓮塘第七工業小區南側,翻越邊境鐵絲網,搬運電腦硬碟、數碼相機、網路分析儀等貨物走私入境,2 人被當場抓獲,5 人翻越鐵絲網逃往香港後被遣返。
偷越邊界線走私團伙分工更為明確,內部組織與控制更為嚴密。
走私團伙中部分骨幹成員,對邊防線的地理位置、邊防守衛力量的分佈、換崗時間十分了解,能夠找到最適宜的走私時間和地理位置。相比而言,查緝人員對邊界禁區內的地形、地貌不熟悉,邊界區又毗鄰香港,走私分子一旦警覺,迅速逃逸,查緝人員難以繼續追擊。
走私分子還利用海關監管區內報關停車場接駁貨物走私。海關對報關員用輕型交通工具一般不作檢查,走私分子利用這一便利,駕車入境後,將裝有私貨的車開進海關報關停車場,佯作報關離開。
其他走私分子持假報關證,駕駛裝有行李箱的摩托車,也駛入停車場,佯作聯絡報關、取樣,將入境車輛上的私貨(主要為電子產品),分批裝入摩托車行李箱內,偷運入境。如被海關發覺,司機以正常貨物向海關遞單報關;如私貨成功被運走,司機就在口岸以空車方式申報入境。
還有走私分子利用運送垃圾的便利,夾藏走私。2005 年3 月15日上午,李某駕駛垃圾車從“中英街”橋頭駛出時,被海關關員攔下。關員對司機李某問話時,發現李某神色慌張。關員立即對垃圾車進行檢查,在車尾部散發著惡臭的漏斗下,發現一個長1 米、寬和高各約米的暗格,暗格裡面整齊地擺放著3 個紅色塑膠袋。開啟塑膠袋檢查,發現裡面藏著100 塊容量為80G 的“希捷”硬碟。李某是深圳環衛部門的司機,每天要進沙頭角鎮裝運一次垃圾。他以為自己的車每天進出“中英街”關口,海關工作人員可能已經麻痺,就悄悄在垃圾車下面安裝暗格,走私電子產品牟利。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走私分子重演“地道戰”
海關和走私分子鬥智鬥勇的故事,本來已經很吸引人的眼球了,“利用地道走私”就更讓人感到新奇。2006 年8 月下旬,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法治線上》、《經濟半小時》、《今日說法》等欄目和《人民日報》等平面媒體,連續報道了深圳海關在沙頭角查獲的“地道走私案”,一時成了人們交談的熱點。
說起“地道戰”大家都清楚,但說起“跨境地道走私”,不免會讓人驚訝。
沙頭角居民葉某、劉某年輕氣盛,血氣方剛,租用了沙頭角一個小區某公司單身公寓106 房,購買了挖掘地道所需的鐵鍬和鋼釺等工具。他們計劃從106 房內東南角挖掘一條直通香港的“跨境地下通道”。同時又物色到了一個香港李姓男子,三人商定:李某負責香港取貨、送貨至香港一側地道口附近,葉、劉負責派人從地道接貨,走私到深圳,走私獲利三人均分。
計劃已定,挖洞迅速開始。為了保密,防止挖洞民工與外界接觸而洩密,他們捨近求遠,利用外地農民工對深圳地理位置不瞭解、不會講普通話、法律意識淡薄等特點,專門派人到潮汕、惠東邊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