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2/4頁)
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他的兒子隋煬帝楊廣也是命喪宇文氏之手。
政績卓著
文帝代周建隋,總覺得自己得到國家太容易,擔心人心不服,一直保持著高度的戒備,他輕徭薄賦,勤於政事。每日晨起聽朝,有時太陽偏西尚不知倦。
為了隋王朝的長治久安,他總結了兩條經驗:第一條是節儉。在歷代封建皇帝中,隋文帝是特別重視節儉者之一。他教訓太子楊勇時說:“自古以來的帝王,如果奢侈就一定不能長久,你一定要厲行節儉。”他自己從輔助政時就提倡節儉生活,使之成為風氣,以致當時士人的便服多用布帛製作,不用綢鍛綾羅,飾帶也只用銅鐵骨角,不用金玉。他稱帝后,更宣佈“犬馬服玩,不得獻上”。對於以布袋進乾薑,以袋獻香料的官吏,都認為是浪費,大加斥責。《資治通鑑》中稱他:“其自奉養,務為儉素,乘輿御物,故弊者隨宜補用;自非享宴,所食不過一肉;後宮皆服浣濯之衣。”有一次患痢疾,須配製止痢藥,藥方中有胡粉一兩,宮中竟然都找不到。還有一次,他要一條織成的衣領,宮中也沒有。平時進膳,所食不過一肉。如此躬行,成了他改革政治的一個根本條件。
第二條經驗是大殺貪官汙吏,文帝假託年幼時相面人趙昭曾經秘密告訴他說:“你將來命該稱帝,但是必須大加誅殺才能鞏固新朝。”以此為據,他整頓吏治,建立起對官吏的考核制度,對廉官良吏賜帛贈田,晉級加官,佈告天下,實行獎勵;對貪官汙吏嚴加懲處,派左右親信嚴密偵查百官的行為。有時甚至暗暗派人向一些官吏行賄,這些官吏一受賄就立即處死。
文帝執法嚴明,有一次,他發覺兒子楊浚生活奢侈,多造宮室,大怒,下令將楊浚抓起來,大臣楊素勸諫說處罰得太重了,文帝說:“皇子與百姓只有一個法律,如果不這樣,豈不是要再立一個皇子律了嗎?”文帝的這一措施,使豪強官吏不敢過分作惡,貪汙行為大為減少,有利於與民休養生息。
文帝能知過即改,有一次,臣子辛擅做了一條緋(紅色)褲穿,說穿了此褲能官運亨通。文帝認為他是以妖法惑眾,十分生氣,下令將他處死。司法大臣趙綽據理頂撞說:“依據法律,辛擅不足以定死罪,臣不敢奉旨。”文帝大怒說:“我看你是隻顧憐惜他而不憐惜自己了!”下令將趙綽和辛擅一併處斬。臨刑前,文帝問趙綽還有何話要說。趙綽答道:“臣一心執法,不敢惜死,只是陛下寧可殺我,決不可枉殺辛擅。”文帝氣得拂袖而去。但他轉而一想,終於明白趙綽以死護法,正直可嘉,立刻下令釋放趙綽,辛擅免死,次日還嘉獎了趙綽。
楊堅在稱帝之後,先是把自己的兒子們封到各地去駐守,同時掌管當地及周圍的軍事。這是吸收了北周被自己滅掉的教訓,加強對地方的控制。為了更好地治理國家,楊堅罷黜了一些沒有才幹的大臣,包括對自己奪取帝位有功的人,將一些有真才實幹的人提拔上來,輔佐自己管理國家政務。
在政權基本穩定之後,楊堅便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了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體制、賦稅、土地制度、法律、錢幣、對外關係等方面,加上對江南的統一。他的一大歷史貢獻就是,廢除了曹魏以來的九品中正制,開創科舉制,以考試取士。所以隋文帝楊堅在中國歷史上還算得上是一個有功績的皇帝,他對政治體制包括法制的改革,對於唐朝的體制是個直接的影響,實際上,唐朝的體制基本上是隋朝時的翻版,一般我們對唐朝的評價很高,但是,唐朝的很多的制度卻是在楊堅的時候確定的,所以,我們在高度評價唐朝的唐太宗以及盛唐風範的時候,還是應該把功勞分給楊堅一點公平些。這就像我們景仰漢朝的鼎盛時,不應該忘記秦朝的功績:漢朝的政治、法律制度基本上是繼承秦朝的。因為秦朝的短命以及秦二世的暴虐,我們對秦朝的看法偏激了一點,不太公正,有點以成敗論英雄了。
北周的官僚體制基本上是效仿原來西周時期的《周官》即《周禮》的形式,但實際上很亂。隋文帝即位不久,採納大臣崔仲方的建議,“依漢魏之舊”建立中央機構。在中央設立三師、三公、五省。掌握政權的的是五省,三師是榮譽稱號沒有實權。三公雖然也有僚屬,也參與國家政務,但僅僅是顧問性的機構,沒有實權,也不常設定。皇帝是全國軍事、政治、經濟的最高主宰,擁有絕對權力。
執掌國家政務實權的是五省,即內侍省、秘書省、門下省、內史省和尚書省。內侍省是宮廷的宦官機構,管理宮中事務。秘書省掌管書籍曆法,事務較少。
以上二省在國家政務中不起重要作用,起作用的是其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