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 (第2/4頁)
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四萬五千多人,南京皇宮儼然成了一座陰深恐怖的死亡宮殿,很多官員上朝都提心吊膽,生怕自己被什麼案件牽扯而遭治罪。據說,每次上朝,官員們如果看到朱元璋把玉帶卡在肚子以下,就表明皇帝當天要殺人了,一個個都嚇的面無人色,兩腿發軟;如果玉帶高掛在胸前,就表明皇帝今天情緒不錯,不會殺人。“胡藍之獄”期間,有些官員每天早上上朝之前甚至和家人訣別,囑咐後事,如果僥倖平安歸來,全家人都要慶賀一番。最惡毒的暴政是把罪犯的妻女發配給妓院強迫賣淫,使她們遭受百般凌辱。
縱觀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朝代,把開國功臣殺得如此徹底的,確實應數有明一代,朱元璋從改變官制、改善吏治、嚴格法令、壓制輿論、殺戮功臣和特務統治六個方面集中權力,鞏固他的統治地位,可以說收到了相當的成效。自洪武年間及其以後,明代的君權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沒有旁落過,至於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奪了他的侄子建文帝的權,對親族殘酷地誅殺,那是皇帝家裡自己的事了。
至於第三點,則要計之長遠,為子孫謀劃了。關於這一點,朱元璋的“棘杖”之喻可謂意味深長。史載朱元璋要賜死開國功臣李善長時,太子朱標曾向朱元璋進諫說:“皇父誅殺的人太多太濫了,恐怕有傷和氣。”朱元璋聽了,默無一語。第二天,他又把太子叫來,將一根長滿刺的荊棍扔在地下,要太子撿起來,太子面有為難之色,朱元璋笑道:“我讓你拿著棘杖,你認為棘杖上有刺,怕傷了你的手,若是把棘刺除去,就可以不必擔憂了。我現在誅戮功臣,便是替你把刺去掉,你難道還不明白我的用意嗎?”誰知太子卻是一位飽讀聖賢之書的書生,聽了父親這話,大不以為然,反而叩頭道:“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這話明擺著說朱元璋是一個昏暴的君主,朱元璋大怒,當即提起身前的几案擊打太子。幸虧太子在驚慌中丟擲負子圖,使朱元璋憶起了與馬皇后揹負太子同陳友諒作戰的艱難歲月,太子才免遭殺戮。自此以後,朱元璋的權力“棘杖”上的確沒有扎手的硬刺了。
歷史的血腥至今猶能聞到,權力的“棘杖”又何曾一時光滑可手過呢?殺了近五萬人來鞏固皇權,試圖為子孫後代削出一把可以揮壓萬民而又光滑可手的權力之杖,其結果怎樣呢?還不照樣是叔侄爭位、宗室相殘?還不照樣是奸佞迭出、禍亂相行?孟子說:“不嗜殺者能一之。”其意是說以仁行事才能得天下、保天下。但這一萬古不變的信條,在歷史上實現了多少呢?
其實,權力的“棘杖”內外都是刺,去了外刺,內刺猶在,是無論如何也去不了的。此杖棄之不得,握之扎手,就是歷史,對之也是無可奈何!
歷史不是一匹馴服的馬,像朱元璋那樣徹底地殺掉功臣,很難維持長久;像東漢光武帝劉秀那樣“以柔治國”,未殺一個開國功臣,而是與之結為姻親,但裙帶的柔情終於抵擋不住旺盛的權欲,還是招致了外戚和宦官專權的巨大弊端;那麼舍其兩極,取其中間,採取又打又拉,拉、打結合的辦法是否可以呢?中國的歷代王朝中也做過不少這樣的嘗試,似乎也不太成功,怎樣才能避免殺戮和混亂呢?難道歷史就是用鮮血和權力的“棘杖”組成的嗎?
皇權專制
朱元璋不僅大開殺戒,殺掉許多功臣,而且還從政治體制進行了諸多改動,採取了一系列固權措施。一是改革官制,撤銷中書省編制和宰相職位,把這兩個主管行政和軍事的要害部門分成幾塊,擢升六部為一級中樞機構,各部首長直接向皇帝負責,皇帝不再設立助手,而直接向各部發號施令。中國有史以來在政治上佔重要位置的宰相制度,從此消失,皇帝遂在沒有助手幫助的情形下,單獨處理帝國事務。又把親王派往各地監軍,這樣,大權就集中到皇帝一人的手中了。朱元璋對這個措施很是得意,認為是他最高智慧的結晶,可以使朱姓家族牢牢掌握權力魔杖,保持政權千秋萬世。朱元璋為了防止大權旁落的確費盡了心機,他想方設法把權力集中到皇帝一人身上,可問題恰恰出在皇帝身上。
其二是建都察院,下設十三道監察御史,施行嚴刑峻法。都察院的權力是糾察百官的得失,監察御史的官品雖然只有七品,但什麼話都可以說,什麼大官都可以告,凡是大臣奸邪、擅作威福,小人構陷、擾亂視聽,以及貪贓枉法,變亂祖制和學術風氣等都在糾劾的範圍之內。
《明律》中的許多規定,在今天看來,確實是十分殘酷的,例如:凡奸邪進讒言使未犯死罪而致死的人處斬;如有人犯了死罪,有人用巧言進諫,使之免於死罪的,進言者也要被處斬;即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