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點沸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有關元宵節吃湯圓的話題也隨即展開了,元宵節吃湯圓的起源: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
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
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
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元宵俗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相信大家選擇在元宵節吃湯圓的目的很明確,“湯圓”的諧音是“團圓”。
元宵節吃湯圓是意味著新的一年一家團團圓圓,而在過去元宵節吃湯圓是一家老小圍著桌子坐在一起吃湯圓的,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今天,一家人一年到頭都團圓在一起的又有幾家呢?
特別是過春節回家難,春假假期短,很多在外工作的人都根本不可能呆到元宵節過完才出來上班,如果在元宵節吃湯圓,更加是勾起身邊沒家人團圓在一起的淒涼,如果在異地他鄉孤身一人在元宵節吃湯圓,更多地是思念的情懷,更多地是心中的淒涼。
不過,這些問題在兩年孫剛還會感覺有些淒涼,現在呆在家裡,陪著爸媽,也就感覺不到以前的那種心情了。
想到元宵節,一不留神便把孫剛拉進童年甜蜜的回憶之中,讓他心施神往。
童年的元宵節,村子裡是孩童們的天地。
孩子們總是在大人忙碌中吵嚷著讓他們給購買燈籠。
那時的農村,各家各戶相對貧窮。
街上商販賣得燈籠也不像現在五花八門,千奇百怪,僅僅只有紙燈籠,還是摺疊的那種。
條件差的家庭買不起燈籠,總是在孩子們的吵鬧中,用高粱杆做支架,用紙糊上一個簡單的燈籠。
元宵節晚上,小夥伴們會不約而同地拿著各自的燈籠,興高采烈地走出各自家門,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