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倫理學原理〉批註》中,毛澤東說過“事實本無區別,惟概念有區別”的話,表明他也是將時間上的過去、現在、未來的差別,看成主觀的東西。
第五章 毛澤東說佛教談佛經(6)
其四,受佛教“一多相容”思想的影響
在《〈倫理學原理〉批註》中,毛澤東寫道:
至不同即至同,至不統一即至統一。
觀念即實在,有限即無限,時間感官者即超絕時間感官者,想象即思維,形式即實質,我即宇宙,生即死,死即生,現在即過去及未來,過去及未來即現在,小即大,陽即陰,上即下,穢即清,男即女,厚即薄。質而言之,萬即一,變即常。
顯然,毛澤東的這種“萬即一”的思想除了受佛教華嚴宗的“圓融無礙”的思想影響外,還與華嚴宗的“一多相容”的思想影響分不開。
在《華嚴金師子章》的“十玄門”中有一門便是“一多相容不同門”。它認為金和獅子在金獅子中,相互容攝,“一”和“多”相互容受,互不相礙。法藏看到了本體與現象的區別,但他更加強調的是其同一性。所以他透過對沒有“一”就沒有“多”,沒有“多”也就沒有“一”,“一”就包括了“多”,“多”就包括了“一”的論證,最後得出了“一”就是“多”,“多”就是“一”的相對主義的絕對同一論。
毛澤東在《〈倫理學原理〉批註》中論證其“一多相容”的觀點時,強調的也是同一性,而貶低甚至抹煞差別的多樣性及客觀性。他說:
道德之本質,本一人因其適用之方面,而有公私、大小乃至善惡之分。不僅道德為然,凡宇宙一切之差別,皆不過其發顯之方面不同,與吾人觀察及適應之方面有異而已,其本質只有一個形狀也,如陰陽、上下、大小、高卑、彼此、人己、好惡、正反、潔汙、美醜、明暗、勝負之類皆是。吾人各種之精神生活即以此差別相構成之,無此差別相即不能構成歷史生活。……
差別之所以生,生於有界限。為界域生活之人類,其思想有限,其能力有限,其活動有限,對於客觀界,遂以其思想能力活動所及之域,而種種劃分之,於是差別之世界成矣。②
《〈倫理學原理〉批註》的字裡行間所流露的,是青年毛澤東對佛學的深湛研究,以及佛學思想對他的深刻影響。
推崇禪宗六祖慧能及其《壇經》
在中國佛教的幾個宗派中,毛澤東比較熟悉的是禪宗。據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建國以後,毛澤東曾多次索看《六祖壇經》,有時外出視察也帶著這部經典。
1958年8月21日,在*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擴大會議的講話中,毛澤東就談到過禪宗六祖慧能:
唐朝佛教《六祖壇經》記載,惠(慧)能和尚,河北人,不識字,很有學問,在廣東傳經,主張一切皆空。這是徹底的唯心論,但他突出了主觀能動性,在中國哲學史上是一個大躍進。惠(慧)能敢於否定一切。有人問他:死後是否一定昇天?他說不一定,都升西天,西方的人怎麼辦?他是唐太宗時的人,他的學說盛行於武則天時期,唐朝末年亂世,人民思想無所寄託,大為流行。
擔任過毛澤東的秘書和英文老師的林克,在其所著的《在毛澤東身邊的歲月片斷》中說:
毛澤東很欣賞禪宗六祖慧能,《六祖壇經》一書,他經常帶在身邊。他多次給我講六祖慧能的身世和學說,更為讚賞他對佛教的改革和創新精神。我對慧能及禪宗的一點微薄知識,多是得自毛澤東的講授。
毛澤東對我談到慧能的身世。……為我背誦了這兩首法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毛澤東跟我說,後一首是慧能所作,指出世間本無任何事務,故無塵埃可沾;佛性本來是清淨的,怎麼會染上塵埃?這與佛教大乘空宗一切皆空、萬法皆空的宗旨最契合,勝神秀一籌。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五章 毛澤東說佛教談佛經(7)
毛澤東還談了慧能學說在佛教史上的地位。他說,慧能主張佛性人人皆有,創頓悟成佛說,一方面使繁瑣的佛教簡易化;一方面使印度傳入的佛教中國化。因此,他被視為禪宗的真正創始人,也是真正的中國佛教的始祖。在他的影響下,印度佛教在中國至高無上的地位動搖了,甚至可以“喝祖罵佛”。①
“禪”是梵語音譯,意即坐禪或靜慮,本是一種修行方式,凡僧徒都要坐禪,靜靜地坐在那